十善业道经讲记 第133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133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倒数第二行: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这一段是讲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七觉支」。七觉支一共有七条:第一条是「念」,第二条是「择法」,第三条是「一精一进」,第四是「喜」,第五是「轻安」,第六是「定」,第七是「舍」。从这些道品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说一个名相,譬如说「一精一进」、说「念」,许多科目里头都有,名称相同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平常读经,特别是讲经,一定要知道这个名相它是用在哪一个项目里头,一定要清楚,才不会把它的意思搞错了。譬如七觉支里面的「念」:四神足里头有「念」,五根五力里头都有「念」,这个地方又有「念」,这个名词在四科里面都相同,但是它的讲法、意义完全不一样。在佛经里面这种情形很多,不能够不留意。
七觉支的作用,它的效果,经上在此地一句话给我们点醒,『常善觉悟一切诸法』。不仅是觉悟一切诸法,「善觉悟」。通常我们用来对治我们的昏沉跟掉举,采用这个方法。修行人,古今中外这两种可以说是通病,个个人都有的。一种是「昏沉」,一精一神提不起来,坐在那里,甚至于站在那里,他都打瞌睡。我们常常遇到的,讲经,听众里面有打呼的,睡着打呼的。打佛七当中也常常有这个,在止静的时候,人真的就睡着了,甚至还站在那里经行的时候,他也会走,可是他在打呼。这是属于昏沉的现象,这是障碍,这是很严重的烦恼。另外一种「掉举」,掉举是心里面妄念太多,平常不觉得,好像没有妄念,要是止静一静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妄念。所以有人告诉我:「我不打坐的时候没有妄念,一打坐的时候妄念就那么多。」其实,不打坐的时候妄念也是那么多,没有发觉;到你想静下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你妄念那么多。
要懂得对治的方法。通常我们也不说「七觉支」,七觉支说得太麻烦了,真是对于佛法有相当契入,会用经典里面这些原理原则。在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太多,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照顾妄念;愈怕妄念多,妄念就愈多,决定止不祝妄念起来,用什么方法?不去理会它,把意志,像念佛,专注在佛号上,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不理会,念头转移,专注佛号,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这是我们通常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有效。如果是昏沉,轻的昏沉,不是很严重的,经行、绕佛;大家在止静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不妨害大众,你可以起来绕佛;甚至于念佛堂不太大,没有地方让你绕佛,你可以起来到佛堂外面绕佛,这是对治的方法。如果比较严重一点的昏沉,最好拜佛。如果拜佛都拜睡着了,没法子了,那就很难办了。所以,一定要提起一精一神。当然,一精一神与自己的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发大愿,「愿度众生,愿了生死,愿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愿力在那里推动他,所以他才能勇一猛一精一进。
七觉支头一条,「念觉支」。小注里面注的是一般的讲法,这是通途讲法,在什么地方用这个讲法都行,都可以。「念觉支」:「心沉时」,这是心昏沉,提不起一精一神来,「念用择进喜以起之」。这是教我们方法。昏沉的时候用什么?用「择法」。像我们刚才讲,选择经行,选择拜佛,选择止静,选择专注佛号,这就属于「择法」,你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如果不知道用方法来对治,你的功夫就提不起来。而方法无量无边,不是一个方法。别人用的方法,我未必用得得力;我用的方法,别人也未必得力。方法一定要契机,不是契大众的机,是契我个人的机。
根机与习气有关系,也就是说,过去生中你所修学的法门。如果现在所修学的跟你过去所学的是一致的,你就学得很舒服、很顺利,接着再干;如果现在学的法门跟过去生中完全相违背的,就学得非常辛苦、非常艰难,不熟。所以每一个人的根机,与过去生中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佛与菩萨、阿罗汉,他们教化众生为什么容易?他能看得出你过去,所以东西非常契机,知道你过去生中所修学的。我们凡夫,这些善友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要小心观察,从经验当中去揣摩、去观察,然后再做试验。譬如说经教,我们的根一性一,在大乘法里面这八个宗派当中,我们适合于修学哪个法门,都与过去生中有密切关系。如果契合根一性一,你这个法门学起来很容易,一帆风顺;如果与过去生中修的不相应,你学得很辛苦,不容易成就,容易退转。所以观机非常重要。可是自己也要帮助自己,初学的时候是可以多涉猎一些法门,那是什么?了解。了解之后,我自己细心想想来选择。
我以我自己做一个例子。我最初接受的是方东美先生介绍我《华严经》,我读了《清凉大师的疏钞》,非常欢喜,,但是不敢学。为什么?这经太大了,我受不了。所以那个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我一心一意想学《法华经》,我搜集了十几种《法华经》的批注。我搜集了十几种,带到台中,跟他老人家要求:「我想学《法华经》。」那个时候正好他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他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部经?」我说过去我跟他学的,这是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跟他学了十三部小部经。我头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们那个时候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标准是会讲,上台能讲。一个月学一部,士气高昂,有成就感,一个月就会讲一部了,所以学习的心、学习的气非常旺盛,这在一般佛学院学不到的。我在那里学了十三部经,以后出家去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我十三部一半没用到。那个地方效果非常之高,学习风气非常的浓厚。所以我学小部经,自己有了把握,但是想学一部大部经。他说:「你目的在这里!那很好,现在我讲《楞严经》,《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是相等的。」他说:「你就学《楞严》好了。跟着我学,免得我还要另外找时间来教你。」我也晓得他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我就听从他的教诲,把《法华经》放下,跟他学《楞严》。
《楞严经》手上批注只有一种,圆瑛法师讲义。所以为了要学《楞严经》,赶紧跟香港佛经流通处联系。流通处是志开法师在负责,我跟他没有见过面,所以我称他作老法师,写信给他,非常恭敬,求他帮助,给我搜集《楞严经》的批注。大概不到半年,他给我找到二十多种批注,都是线装书,非常名贵的。志开法师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出家的时候非常穷,没有钱,书买不起。志开法师只要找到,书先寄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付给他。那时候有一些在家居士护持,他们说:「法师,我们想供养您。」我说:「好!现在我买了几本书,多少钱,你赶快给我寄去,你这样供养我就好了。」
就在台中认真用了三年的功夫,跟李老师学《楞严》。他老人家每一个星期讲一次,他星期三讲,我星期四覆讲,讲小座。我们在台中经学班停了之后;经学班只办了两年,培养了二十多个学生,大概有二十七、八个学生,都能讲经,个个都能讲经,所以台湾的中北部,台中莲社建立了十七个布教所,这些学生就轮流在各个地方讲经,对于台湾的佛教影响很大,这个班两年成就这么多人。班停办之后,连我七个同学,我们七个同学不散,每一个星期我们自己在一起做三个小时的研究讨论,由一个同学来覆讲。这三年他们很慈悲,把时间全部给我,我覆讲《楞严经》。所以李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了一遍。我讲一遍给六个同学听,这六个同学都是讲经的,都是内行的,对我帮助很大。我讲的有缺点、有一毛一并有词不达意的地方,统统提出来帮助我修正。
所以求学,无论世出世间法,要有师,要有友。单单有老师没有友,很难成就。老师是指路,同学是走路当中的帮助。好像我们旅行,结伴走,互相照顾。所以友非常重要,师跟友恩德都厚!我们七个人在一起十年,十年如一日。都是在家人,都有家庭,都有职业,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星期四。每个星期四我们聚会,由我来覆讲,这六个同学来帮助我。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向老师请教,自己能解决,就不必麻烦老师,这个进步很大。三年这一部《楞严》讲完,我在学讲经基础上真正奠定了。以后再学其它的大部经,轻而易举。《法华经》我没有学过,没有听过,可是李老师讲过《法华经》,笔记在。你们看《弘护小品》里头有,笔记在。我拿到他那个笔记,我能讲《法华经》。我曾经用了六十个小时讲《法华》大意,那个有录音带。《华严经》,我到台中去听一卷,第一卷,我听听他怎么讲法。第一卷听完之后,我就在台北讲《华严经》,后头我都会了。
诸位学教,你一定要懂得这个诀窍。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话一点都不错。所以你要想有成就,决定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谓是,我们不敢讲开悟,开窍了,诀窍你找到了,你懂得了。所以任何经典到手上来,都没有困难,都不会有障碍,充其量在经文遇到困难的地方,参考古德的批注;这一家批注看得不太理解,再找另外一家。所以我搜集的参考书很多,现在这些参考书都运到澳洲去了。我收集的《大藏经》,不同版本的《大藏经》一共有十种,现在这十种跟《四库全书》,统统都运到澳洲。
要有能力读古书。所以我现在才要求住在澳洲的同学们,你们很多都认识,悟字辈的他们都去了,他们在那边修学比你们这边辛苦。为什么?我要求比你们这边多,他们跟我十几年,如果没有成就,对不起我。这是长时间跟我的,我要求他们现在每一个星期背两篇古文。一年当中要背一百篇古文,要能背、能讲、能写。为什么?这是《大藏经》、《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没有这把钥匙,《四库全书》没有门你进不去,书摆在那里看不懂!古书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你连句子都断不下来。所以,用一年的时间读古文。古文,我从《古文观止》里面选一百篇,请杨老师在教。他们在外国,外国英文非常重要,所以我请悟琳法师跟一个刘居士,从美国来的,他们两个负责教英文。那边的功课,一、三、五英文,二、四、六中文。五年当中我规定的七门功课,加上这一百篇古文,八样东西一定要完成,所以拚命念书!
这几天为了纪念韩馆长往生四周年,山下打佛七,山上人他们都下去了。我打个电话问悟道:「是不是你们打佛七,佛堂里人手不够?」他说:「人手够。」「人手够,为什么让山上这些人下山?」悟道说不出话来。「赶紧让他们回去念书,不可以藉这个机会放假9哪有这种道理?读书要紧!佛七是个形式,真正报佛恩,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拿这个来报答韩馆长。我们要有实际的行为,实际的修为,这个才可以。所以对法门之选择,关系我们这一生成败。
这一条首先就在「念觉支」里面给我们提起来。心昏沉你就用择法、一精一进、喜以起之。「心浮时」,浮就是掉举,心不安,妄念太多,「念用轻安、定、舍以摄之」,用这三个方法摄心,「觉令定慧均等」。一定要达到定慧均等,这是正常的。定多慧少就昏沉,慧多定少就掉举、就胡思乱想。这个地方讲的定慧意思很浅。所以要晓得,名词一样,说法不相同。这是我们凡夫统统都有的,跟佛经里面「戒定慧」的定慧完全不一样。它这个是完全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摄心、降伏昏沉的一种方法,所以应当要懂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