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讲记 第120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120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看五根最后的一条「慧根」。十善落实在慧根里面,就有能力辨别善恶。世出世间善与恶很不容易辨别,没有真实智慧,往往把善法看作恶法,把恶法看作善法,这个事情古今中外例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无论世出世间法,如果要想成就,不能没有智慧。首先要有智慧观察自己的根一性一,这是头一条应当要知道的事情。其次,要依据自己的根一性一选择法门。抉择法门之后,才选择老师。这个理是有层次的,如果乱了的话,哪里会成就?

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有一年在台湾,最高的学府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这是台湾佛教在大学里面正式有组织的来弘扬佛法,头一个,是周宣德老居士发起的。周老居士跟我也很熟,他跟李炳老是老朋友,他们年龄也很接近。消息传到台中,李老师听了很高兴。我在他的身旁,我的态度是很不以为然。老师就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我觉得不是一桩好事情。」他问:「为什么?这是好事情,高等学府、高级知识分子学佛了,这怎么不是好事情?」我跟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说:「正是因为他们是高等知识分子,对社会影响很大,万一他学佛要走错路怎么办?谁有能力把他纠正过来?」

老师听到我这一句话之后,他的态度就很严肃了,他说:「对9他回过头来问我:「那怎么办?」我们那个时候在慈光图书馆,我说:「我们图书馆可以利用寒假、暑假来办个大专佛学讲座。我们也招一批大专学生来,我们这里传给他是正法,他那个地方有偏有邪,我们这一批学生可以跟他两个去辩论去。」他说:「这个方法对!好9慈光佛学讲座就这样起源的。所以,以后寒暑假我们就办大专佛学讲座。为这个讲座,李老师几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想这个课程。暑假大专讲座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寒假时间比较短,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要跟学生讲些什么东西?怎样把佛法介绍给这些完全没有接触佛教的大学生?不是随随便便做的,真的经过慎重考虑,选择课程。

最后选择了六门功课。第一门就是《佛学讲座十四讲》,那个十四讲就是佛学概论,也等于是认识佛教。第二部讯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经文虽然不长,大小乘、一性一相两宗教义都包括,等于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这两种都是介绍佛法的。然后就考虑到解门跟行门。解门不外乎一性一、相两宗,相宗就选择《百法明门论》、《唯识简介》,一性一宗就讯心经》,这大家常常念的,都很熟悉的,这是解门。行门,佛家重视行门,台中佛教莲社,顾名思义是专修净土的,所以行门就选择《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净宗。除这个之外,,另外讯普贤菩萨行愿品》,也可以涵盖所有大乘的修学。用三个月的时间决定这六门功课,功课决定之后,然后再请老师,哪一个老师对这门功课有专长的,请他来教。李老师研究课程、选聘老师我都参与,我跟他两个在小房间里面,这个东西反复讨论三个月,所以他的大专讲座成功。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人来,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那课程乱七八糟,没有目的。所以这是用智慧的选择。

我们修学世出世间法,也一样要有智慧。第一个问题:我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想这个问题是在十四岁。我就想到:我来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这样人有个启发。看到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我十四岁那个时候正是抗战时候,抗战爆发的那一年,七七事变我十一岁,看到那种惨状,战争的恐怖,到处难民流离失所,所以看到这种悲惨的状况,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人生的目标就确定了:为苦难众生服务,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在那个时候,我没有接触到宗教,所以方向就向政治这个方向。头一个,你帮助一切众生解决问题,离不开经济,所以头一个就想到这个问题。第二个,我们遭受日本人的侵略,为什么有这么样的苦难?我们的军事比不上日本。所以就想到经济问题,想到军事问题,然后连续往下想的时候,就想到行政上的问题,教育上的问题,外交上的问题,最后想的是哲学上的问题。我是很小时候脑子里就统统想这些东西。

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一句话点醒我,他说:「政治不如佛法。如果政治上万一有一个错误的措施,多少人受害!而佛法救世间,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所以我走佛教这条路子,章嘉大师替一我决定的。要用智慧去选择,我的一生走哪一条路,这一条路一定要走通。

世出世间学术,决定要依靠老师。儒跟佛都重视孝道、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师道了,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孝道,这是这一代世出世间法修学困难的第一个因素。我从小的时候,还受一点旧家庭的教育,对于这个道理懂得一些,印象非常深刻。我十四岁离开家庭一个人生活,懂得亲近师友,知道尊师重道,所以在一生修学过程当中,可以说,我的时间没有空过、没有一浪一费,我所遇到的都是真正善知识,而且这些老师都是非常热心教导我。

世法、佛法不能忘本。佛法的根本,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中国古圣先贤给我们垂留的,也有不少的经论,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几千年的这些老祖宗,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借着经典流传下来。谚语常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今天中国人遭的劫难就是吃亏。为什么会有这个劫难?不听老人言,所以才造成这个劫难;学佛的人不相信佛的话,学儒的人不相信孔子的话,学道的人不相信老庄的话,那就得吃亏了,世间就劫难来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那个「老人言」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是真的学问、真智慧。你想想看,它传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多少人看过?如果它不是真实的,早就被淘汰掉,怎么可能流传到今天?所以千百年留下来都是真实智慧,最善的教诲。今天我们讲到「慧根」,这是中国人慧根之所在。

大乘佛法传到中国,已经完全中国化,确确实实变成中国的佛法了。我们看看祖师大德在经论里面的注疏,可以说将中国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学说,都融会贯通在佛法里面,成为一个智慧的整体,这个难得!我们没有智慧,就没有能力选择要走的这条道路。没有智慧,你就没有办法亲近明师良友,你也不懂得用什么态度去学习。如果还要随顺自己的习气,这是决定失败的。

所以我们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是凡夫,还没有明心见一性一,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超越十法界,在这个时候只有一条正路,依靠佛菩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随顺圣人的教诲,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要放下自己的妄想习气,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像走路一样,我不认识路,佛菩萨认识路,他在前面走,我后头跟他走,这个决定没错。几时自己认识路了,可以不必跟他走,自己不认识路的时候,你不跟着带路的人,随着自己意思去走,不晓得走哪里去了,这个道理总得要懂。

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期望我们个个在一生当中都有殊胜的成就。他们一生修持,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流传给后世,目的何在?决不是宣扬自己,只有一个目标,无非是帮助后学,体解大道,契入诸佛境界。没有一丝毫的私心,没有偏见,这叫真善知识,这使我们从内心里头流露出来虔诚恭敬。

「慧根」是从「定根」发出来的。五根:信、进、念、定、慧,就像五层楼一样,信是第一层,进是第二层,念是第三层,定是第四层,慧是第五层。没有第四层哪来第五层?由此可知,慧根不容易。而「信根」从哪里建立的?信根从前面三科十二道品建立的。我们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不依照老办法不行!这是佛教化众生的老办法,几千年成就的无论在家、出家,都是依老方法成就;凡是搞新花样,都失败。「佛佛道同」,佛佛都走一条路,这个问题希望我们多想想,发心学佛,跟佛学习。依照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叫真正学佛。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