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14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我们本来是要“求心的”,可我们的内心本来是自然的、圆满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必要去造作它。所以我们在禅定中是不观察、不造作的,本来是圆融的。心本来是持戒的,心地无非是自然的,如心地有非,持戒又有何用?

【求心不知待心知】

“求心不知”,是指我们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发现原来是空无的,是没有必要去妄加猜测。“待心知”,自自然然的,我们的本性是圆融的、是明净的,能够含摄十方三世的一切微尘刹土,但内心是如如不动的。

【佛性不从心外得】

真正的佛性是从我们的内心找到的,不是在心外求得的。这是按照禅宗的见地讲的,如果按照大圆满来讲,它的见地就更彻底,认为心外的世界也是佛性。

【心生便是罪生时】

当心产生我执的时候,就是罪业生起的时候。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是在自己的内心找自己的佛性,而不是在外找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样子,不在形象上执着。

【了知三界空无物】

了知三界的一切都没有一个我执、可执着的东西。

【若欲求佛但求心】

如果你这一辈子想要真正地求佛,就要先从自己的内心找起。分析自己的心是善的、恶的,是好的、坏的;然后不要去识善恶、不要去识好坏,让自己的内心通透、圆明,依然常照这样的一个本性。如果找到了,就找到了自己的佛性。

【只这心心心是佛】

第一个心,是善恶的心;第二个心,是持戒的清净心;第三个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即佛性。

结束语:这次讲的就是简单的抛砖引玉,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本经典。《达摩四正观》在我整个佛教修行过程中,我认为它是一盏明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读过此经典,它的理论一直在指导我的修行。不管我学显也好、求密也好,都指导着我的内心,让我的本性永远没有迷失,所以今生才能在佛法的点点滴滴上有所了解。我也希望您们也能学习 、了解这部经典,当你的心在狂乱的时候,看看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在喜悦的时候,看看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在悲伤的时候,看看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在善良的时候,看看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在空寂的时候,看看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找到了这三颗心:善恶心、清净心、本觉心,你就成佛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