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牛
一,本录叙述家父事迹约分七时期,一为人牧牛;二为人佣工;三在家力田;四从善宣讲;五庐墓尽孝;六赴东劝导;七兴办女学。晚年事迹嗣后再为续录。二,用浅俗文言体以其便阅看,又省文字。
三,纪录事迹采实主义,力避虚妄繁之弊。
四,每节后之附言亦国华之证明,是否合理深望赐阅者见教。
赘言
家父行年七十,而自幼至今几无一事与常人同者,以其天性独厚,凡事莫不本乎良知尽乎良能故也。当笃行劝导之时,往往述及本身之行为,竟令人眉飞色舞欣然悦服,以身教者从古人之言,信不诬矣。凡信仰家父者,佥[ 佥:qiān,众人,大家;全,都。]以辑成小传为必要。然东鳞西爪又非所宜,且耳食者莫如目睹,传闻者何若亲尝。华对于家父之往迹,或躬亲经历,或传述确凿,均有迹象之可寻,决非无稽之烂语。兹举其荦[ 荦:luò,特出,明显。]荦大者草述七十二节,晚年之事迹不与焉。惟以时会不同事迹或异,恐滋阅者之误会。每节后附记数语以资政證明而免误解。但华之家父既未读书问字,而华又才短学陋,乖謬舛[ 舛:chuǎn,错误,错乱;违背。]错应属良多,甚望海内外道德君子大雅名流于鉴阅之中赐纠正之教,实为作述者之馨香企盼也。
不肖 国华 谨识
一、牧牛
实力尽职
国华家父(1864—1937)年幼时,因家贫,十四岁,即在家叔王树德家牧牛。每日除入山牧牛外,如洗碗烧炕、喂猪狗鸡鸭,并挡鸡架猪圈等,凡东家有命者,无不按部就班,依时办理,风雨不误,不令东家分心,因此东家非常满意。
国华授徒时,常言人有应尽者三:一曰『尽性』,二曰『尽伦』,三曰『尽职』。然分之则为三,合之则为一。蓋不能尽性者,则尽伦尽职,均无望矣。家父在牧牛时,而能听从东家命令,凡应做者,风雨不误,所谓『尽职』是也。其后一生所行,无不如是尽职。此其所以异于常人也。
仁至义尽
家父牧牛,不与其他牧童同在一处牧放。因见其他牧童,将牛羊围在一处,不问草之足食与否。一或出圈,即施行毒打,甚至有打断足者,有伤痕疮蛆者,有食不得饱生病而死者,有以强凌弱因而负伤者。家父见此种种情形,非常痛心,所以牧牛二年,未打伤一牛。病弱者,另行牧放,不令同群。生息时,尤特殊照顾,不令受伤。冬日晚间,常将牛犊置于伙房内,因此孳生甚多。且常谓牧友曰:『因有此牛羊,东家方与我饭吃。我若不注意令其肥大繁孳,岂非太无心肝乎?』
孔子尝为乘田[ 汉代赵岐对《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所作注释:“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芻牧者也。”后用以指小吏。],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又古人当官,谓之人牧。家父牧牛,不与他人合作,对于牛羊,爱护周至,洞悉其他牧童残虐牛羊情形,毅然改善,并言牛羊是有饭吃的根本,一片仁至义尽之心理,溢于言外。非天性独厚,乌能如是乎!
孝行一
家父牧牛于族叔家,本在同村之东首,暇时到家探望祖母,无论祖母给与何等食物,皆不肯食。问之辄曰:『我食之甚饱矣。蓋其心以为如在家内食物,祖母必以为东家饭食不良 ,每日食不得饱,贻祖母忧。故尔数年不肯在家中一食,所以安祖母之 心也。
人在幼年,本为食欲增长之期,平常儿童,往往到家要求,以满足其食欲,而家父竟能节制其食欲,以安母心,即此一端,亦非常人所能及矣。
孝行二
家父以家贫故,虽登山牧牛,而足不著鞋。祖母为其制作,以兄弟皆欲著新鞋,故不与之争。又知祖母制作之难,故每日登山,而足不著鞋也。一日,东家命赴戚家,始而欲向家中取鞋,继而又恐母亲为难,乃跣足而去。次日,归以告祖母,祖母责曰:『汝不着鞋,而赴戚家,宁不令人笑我乎?!』家父默而不言。
人在幼年,孰不欲衣履完备,况出赴戚家乎!家父始而欲取鞋,继而念母亲为难,竟跣足以去,其孝念纯笃,为何如乎?及归见责,默而不言,非天性至孝者,又乌乎能!
孝行三
敝县习 俗,幼年常穿兜兜(一名『腰子』)。一日,祖母为家父做一兜兜,未及著穿,而家父之三四两弟,竟因此争吵。家父见而谓之曰:『我素不喜穿此物,可以与弟等。』去后誓言曰:『我终身不穿兜兜。』后果如其言。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