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色情的诱惑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我们生存在一个民一主 、自一由 与法治的社会,按理说:“这是何其有幸。”但是许多利欲薰心徒却滥用自一由 ,以自我中心来蔑视法律,造成社会乌烟瘴气,罪恶充斥。明眼人皆知,所有民一主 国家的人民,若不能启开良知,自我约束,那么,无可避免地,大家须为民一主 自一由 ,付出沉重的价值。

在物质与精神的发展不能并重兼顾的今日,我们的社会充满着暴力与色情。此二者有时相连存在,有时各别发生。二者相较,暴力之心易制,而色情之欲难防。因此,今暂舍暴力而谈色情。

色情最简单的解释即男女之欲,告子说:“食色,性也。”《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以上说明,一般正常健康的人都会有色欲,我们不能说色欲是一种罪恶,一种见不得人之事。问题出在色欲若不受控制便易引生许多烦恼或罪恶,犹如其他各种欲一望 不控制便易引生许多烦恼或罪恶一样。

生存在今天的环境中,控制色欲大为不易。色情的画面镜头随时会映入我们的脑海中,扰乱人的思想情绪,减低人读书、听课、工作与睡眠的效率,最糟的是破坏人的健康,甚或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在此我谨提一供一些对治之法:

一、白骨观:设想自己的眼睛变成X光摄影机,将人一体 透一视 成为一具骨架。经常如此,色心自可渐次淡去。

二、不净观:设想自己的眼睛变成大型放大镜、透一视 镜或显微镜,看到人一体 皮肤上沾满汗垢、细菌、微生虫,更看到包裹在表皮下的脑髓、五脏、大小肠、膀胱、血肉、筋骨、耳垢、鼻屎、大小便,无一处香洁美好,自然不起非非之想。

三、无常观:心想一切美色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暂有还无,所谓“花无百日好”、“色衰则爱驰”、“秋扇见捐”。美色不是永恒的价值,犹如一切有形的物质都不是永恒的价值:心灵的真、善、美才是永恒的价值。

四、亲属观:看到一切色情的场面、画面与镜头,心想假使这些人是我的兄弟姊妹,或是我的子女、父母亲,我当作何感想,是否觉得羞惭?是否尚有一婬一欲之想?

五、心灵观:孟子说:“人之异于禽一兽 者几希!”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他有仁、义、礼、智等四端,如果一个人竟日心中尽是饭食男女之想,此人与禽一兽 何异?经常如此观察自心,其心自可日趋净化。西谚有云:“美只是一层皮。”皮下的血肉筋骨令人不忍卒睹,皮下那颗无形的污染与清净一交一 杂的心,事实上不如想象中那般可爱。一般说:暴露色相的人不是心灵低俗,便是为生活所迫,前者可鄙,而后者可怜,有了这层了解,人还会为色相所迷吗?

古人说:“色是杀身之斧。”孔子也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佛家更将邪一婬一戒视为修身第一戒。因此,自古相传:“万恶一婬一为首。”为了健康、品德、学业、事业、前途、幸福着想,我们就应该淡泊色欲,做到孔子所说的:“贤贤易色。”古语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在今天女权伸张的社会,何尝不可说:“淑女难过俊男关。”我认为那些自命的“英雄”,往往只是些不明理的粗人,而自命“淑女”者,只是些肤浅的浪荡女性。我又认为:“过美人关者乃为真英雄”,如关云长是也。“过俊男关者为真淑女”,而真正的美人,想必不会使英雄过不了她那一关,不放他一马,也就是说,真正淑女不会搔首弄姿,抛媚眼,或矫揉造作,表现“有气质”状,使假英雄,颠三倒四,魂不守舍。

色欲是人的原始本能,也是生命力的表现,控制它的方法不在防者或压抑,而在于转化或升华。佛家说:“火焰化红莲。”就是把欲一望 转为智慧的意思。西洋有许多哲学家、艺术家、宗教家,他们保持独身,但是他们不但不苦闷,反而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对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男女僧侣、道者,他们作为人格清高的模范,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大多获得智慧而高寿。足见色欲的享受并非人生的第一义,正如饮食非人生的第一义一样,要使生活真正过得多采多姿,当知饮食男女之外,尚有“向上一路”。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