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宽容与谅解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对于自身每一件事,想到日后的种种缘起后果,对于自己的意念与行为,自然不得不小心谨慎;对于他人的一举一动,若能多多观察,设想其因缘、处境,则能增进人际间的同情与了解。

缘起哲学告诉我们,宇宙间没有孤立事件,每一事件的前后左右都有许多事件与之紧密牵连,所以我们可以套一句俗语说“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或者说“物在宇宙,身不由己。”人自从一出生,便陷于时空因缘的大网中,难以自主。因此,任何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其不得不然的理由。固然人在面对眼前的事件之时,仍有一些抉择的自一由 ,但这些自一由 是多么有限。

本于以上的理解,一个人可以免去许多愤怒不满。当一位教师看到他的学生考试得三、四十分时,若能了解其背后原因,很可能不但不暴跳如雷,反而寄以无限的同情。就我所知,一些教师看到学生上课时打瞌睡,认为太不给面子,便将学生臭骂一顿,然后罚站听课。另一些较理智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形,则殷殷垂询该生为什么无法振作精神的原因,是因前一晚功课做得太晚?或因身体有病?或因该生对该课程听不懂?为此一问,一方面平息满腔怒气,一方面流露了对学生的关爱。

一个人除非及早努力发展本身内在的潜能——觉性(亦可称为良知良能),否则无法不受外在各种因素,以及内在的各种一习一 气所决定。当我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每一个人的身前身后,左面右面,头上脚下,都有数股无形的拉力或推力在支配他们,至于如何顺应或抗拒这些拉力或推力,以抉择自己的命运,便依据这个人的内在一习一 气及觉性而定。觉性高者,理智亦高,这个人才有力量做利人利己的抉择,使自己与别人无悔无怨。相反的,一个人满身的不良 一习一 气,便无力抵挡外力的影响,而易于做出愚蠢的抉择,世上大智慧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的人都或多或少受本身一习一 气与外在因素所摆布,不能自已。说得重一点,世界上除了具有超越世间的大智大能者之外,每一个众生都值得同情。这就是人际相处,乃至众生相处,必须彼此宽容、谅解的基本理由。

虽然佛教说:“众生皆有佛性(觉性)。”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毕竟,恻隐之心与是非之心只露出一些端倪,须努力扩充存养,始能为圣为贤。所以《尚书》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众生虽有佛性,但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正因为他有无明。在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众生的佛性大多抵不过无明,因无明而起惑,因起惑而造罪,因造罪而受苦。缘起的哲理正所以增进人际的宽容与谅解,进一步拯救众生于罪苦的深渊。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