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嫉妒心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一般人因自己拥有可爱之物则易起骄慢心,对于别人获得可爱事物则易起嫉妒心。当我们看见别人获得财富、地位、美名,或见他人拥有才智、美貌时,内心往往觉得不是滋味,这不是滋味的那种滋味便是嫉妒。嫉妒是一种烦恼,使人郁郁寡欢,若不加以治疗,会恶化成破坏心、攻击心,最后损人损己。如妯娌间常因对方较得公婆一宠一 爱而嫉妒怨恨,明争暗斗。同学间常因某人长得漂亮,而处处看她不顺眼,故意揭发她的缺失来丑化她。古今中外圣贤从来不教人嫉妒,如孔子说:“见贤思齐。”便是化解嫉妒的方法之一。以佛教来说,善观缘起,即可以治疗嫉妒。佛教讲业力与因缘。一个人拥有健康、美貌、智慧、才干、财富、声名,全因这个人的过去所作“业”的回报。换句话说,一切的所得,悉由今生或前生“努力”的结果。也许有人不信有前生,但我们仍可观察想象对方今生的努力情形,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嫉妒。比如说,我们看到某人金榜题名,而自己却名落孙山,可以想象那人寒窗苦读的情景。看见某人做生意发大财,可以想象那人殚一精一竭虑,体力透支的情景。

况且一个人有所得亦必有所失,健康、财富、美貌、声名,并非必然带来幸福快乐,所以老子才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假使一个人缺乏高度的智慧与端正的人品,则一切所谓的“得”,往往变成惨重的“失”,如健康的人往往欲一望 也高,因而成为欲一望 之一奴一隶而沉溺其中。财富多的人往往私生活反不检点,有的金屋藏娇,造成家庭纠纷;有的挥金如土,养成奢侈恶一习一 。美貌的人,她的感情烦恼必多,以致世间有“红颜薄命”的感叹。如此一想,同情对方都来不及,何嫉妒之有?

如果有一个人智慧极高,人品极好,他更拥有功名富贵和世间可羡之事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他一定能善用他的财富、地位、权力……来造福人群,救苦救难,如此一想,钦佩尊敬对方都来不及,何敢嫉妒?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