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光辉的人生远景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破除了种种妄执以后,缘起哲学使人建立健全美善的心理。俗语说:“有破坏才有建设。”佛法正是如此,它是“破立同时”的。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心灵工程学,世尊的种种言说,其目的都是在为众生破除颠倒妄想,建设广大圆满的心灵。

世人皆知,一个人不能没有希望,有了希望,人才能活得起劲。佛教的人生目标是修成一位人格圆满的大觉者——“佛”。“人人皆可成佛,众生皆可成佛”,在佛教中是一个共识与共信。但这个观念必须有它的真理作基础,这个真理即是缘起性空的哲学。缘起论者觉悟到没有绝对独立固定的人性“我”。在三世流转的生命历程中,“我”是无自性的,因此,也是不断亦不常的。“不断”就是继续存在,“不常”就是刹那变异。因为“我”是如此地存在,所以“我”是可以改造的。换言之,愚痴的“我”,并非永远愚痴,暴燥的“我”,也非永远暴燥;愚痴可以转化为智慧,暴燥可以转化为柔和,于是成佛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缘起论者觉悟到万事万物的空无自性,认识事物的可变性、灵动性、可析性,于是对于改造环境,改变现实、深具信心。古德所谓“建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度如幻众生,成梦里菩提”,便是性空哲学的具体表现。

佛经说,从初地菩萨修到成佛,须历经三大阿僧?劫的修行。成佛的路是如此遥远而漫长,但基于因缘果的法则,种佛因,植佛缘,是必然结佛果的。因此,觉悟缘起性空的人,内心必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他们了解,只要我努力改造自己,明日之我必可优于今日之我。对于他人亦然,性空论者相信,再坏的人也可以感化、改善。

总之,性空论者绝不会放弃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期望。致广大——无差别“空智”的开显性空哲学由于破去种种颠倒妄执,所以解脱了许多心灵的束缚,使心灵恢复其原有的光明、开阔、坦荡。这可以从古代许多禅宗大师的悟道偈得到证明。如茶陵和尚云: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封锁

如今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寒山诗亦云: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化

教我如何说”

禅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而明见心性须先体悟缘起性空,解粘去缚,始克有成。凡人因种种妄执,内心不断向外驰求,杂念纷飞,精神疲劳,不得休息。如明镜蒙尘,失其照物之用,一旦体悟性空之后,破去迷执,回光返照性灵本体,真积力久,心光日益升腾辉耀,层层穿透五一陰一魔境,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能所双亡,境智两忘,离言绝待,顿现佛性法身,这叫做无差别般若空智的开显。这般若空智又叫做“根本智”。因为这时只是看见心灵的本来面目罢了,尚不能无所不知。若欲增进各种智慧,尚须以“根本智”为基础,运用心光,观察照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外相”、“性质”、“本体”、“能力”、“作用”、“主因”、“助缘”、“结果”、“影响”等等。以成就“后得智”。为什么叫“后得智”呢?因为这些智慧是成就“根本智”之“后”才“得”到的。根本智可比镜子的光明,“后得智”中比镜中的影像。镜子蒙尘即失去光明,不能照物,人无根本智,则心光亦不完全开显,自不能彻了事理。可见根本智是智慧的根本。

根本智其实就是实相般若。实相即宇宙人生的真相、本体。般若为梵语,意即妙智慧。实相般若即证悟宇宙人生本体的妙智慧。此本体不可言说,超越一切对待,乃人生最后的归根处,亦即是菩提大道的起点。而这个妙智慧,这个本体、真相、归根处与起点,与缘起性空哲学是密不可分,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换言之,解空、证空,即得实相般若、根本智,见佛性、法身,入涅*1。佛性不生不灭,法身不生不灭,湿*1境界不生不灭,“空”亦不生不灭。而佛家的根本目标,就在了解、语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理体。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