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坛经·行由品》中的三个偈语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关于《坛经·行由品》中的三个偈语

月悟法师

神秀大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渐悟的偈子,虽然“不见自性”,但是“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大师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弘忍大师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两个偈语是顿悟的偈语,得到了其师弘忍大师的印可。近人喜好论辩,认为后一个偈语,才是真正的开悟偈语。其实,这两个偈语平等平等,没有高下。诸法的体 、性,不立一法,所以“本来无一物”。诸法的相、用,无法不立,所以“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自性,指的是佛性,佛性是有功用的。体证了佛性,就能起诸法妙用。佛陀了了见于佛性,普门示现一切相,普度一切众生。自性、佛性是诸法实相的模型,本身也是“自性(指我执本体、名同义异)空”。若执此模型、方便为实相、究竟,执“指”为“月”,错会了祖师的真实义,是为大错特错,堕入外道常见。性、体之外,无相、用;相、用之外,无性、体;从体起用,摄用归体;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借用天台宗圆教“三谛圆融”,真谛、不立一法,俗谛、无法不立,中谛、破立不二、统一切法,三谛同一实相,圆融不二。

天台宗的修行路线,涵摄顿修、渐修。顿修“一心三观”,又称“圆融三观”、“不思议三观”,三观同时把握,直接从中观、中道、本份事入手,起点即终点,不假方便次第,直显佛性,见性成佛;惠能大师的两个偈语,与顿修相契。渐修“次第三观”,先空观、破见思惑,次假观、从空入假、破尘沙惑,后中观、空假双遣双照、破无明惑,脚踏实地,次第而进,迈向成佛之路;神秀大师的偈子,与渐修相契。

从契机的角度讲,修法以契机为妙,当机得益,这三个偈语都是最好的偈语,没有高下之分。但禅门侧重以顿修、中道本份事接引学人,看重惠能大师的两个偈语,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