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九)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大師言:善知識,聽吾說《無相頌》,令汝迷者罪滅。亦名《滅罪頌》。頌曰:

愚[一]人修福不修道,

謂言修福便[二]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三]元來造[四]。

若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元在[五]。

若解向心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若悟大[六]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之人能自觀,

即與悟人同一類[七]。

大師今傳此頓教,

願學之人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本身,

三毒惡緣心裏洗。

努力修道莫,

忽然虛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頓教法,

虔蘸险浦羀八]心求。

校記

[一]原本作“遇”字。

[二]“便”原本作“如”,敦煌本同,據惠昕本“只言修福便是道”改。

[三]原本“惡”作“業”,據惠昕本改。

[四]原本“造”作“在”,據惠昕本改。

[五]原本“在”作“造”,據惠昕本改。

[六]原本“大”作“六”。

[七]原本“類”作“例”,據惠昕本改。

[八]原本“至”作“志”字,據惠昕本改。

大師說法了,韋使君、官僚、僧眾、道俗,讚言無盡,昔所未聞。

使君禮拜,白言:“和尚說法,實不思議。弟子嘗[一]有少疑,欲問和尚,望意和尚大慈大悲,為弟子說。”

大師言:“有疑即問,何[二]須再三。”

使君問[三]:“(和尚所說)法,可不是西國第一 祖[四]達摩祖師宗旨?”

大師言:“是。”

(使君問):“弟子見說達摩大師化梁武帝[五],帝問達摩[六]:朕一生已來造寺、布施、供養,有功德否?達摩答言:並無功德。武帝惆悵,遂遣達摩出境,未審此言,請和尚說。”

六祖言:“實無功德,使君勿疑達摩大師言。武帝著邪道,不識正法。”

使君問:“何以無功德?”

和尚言:“造寺、布施、供養,只是修福,不可將福以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七]。自法性有功德。見性是功,平直是德,(內見)佛性[八],外行恭敬。若累一切人,整形我不斷,即自無功德。自性虛妄[九],法身無功德。念念行平等直心[一〇],德即不輕,常行於敬,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功德自心作,福與功德別。武帝不識正理,非祖大師有過。”

校記

[一]“嘗”原本作“當”,敦煌本同,錐木參本改作“今”字,作“嘗”較勝。

[二]原本缺“何”字據敦煌本補。

[三]“問”,原本作“聞”字。

[四]原本“祖”作“師”字,據敦煌本改。

[五]原本“化”字作“代”,雖“弟子見說達摩大師代,梁武帝問達摩……”也可通,但與下面武帝遣達摩出境的內容不相應,鈴木據惠昕本校為“達摩大師化梁武帝”,今從之。

[六]原句缺“帝”字,參惠昕本加。

[七]原本缺“田”字,據敦煌本加。

[八]原本作“平直是佛性”,敦煌本作“平直是德佛性”。據惠昕本在“平直”前加“見性是功”,又據敦煌本在“是”下補“德”字,參鈴木校本在“佛性”加“內見”二字。

[九]原本些句作“自性無功德”,據敦煌本改。

[一〇]“直心”,原作“真心”。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