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五)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善知識,此法門中坐[一]禪原不看[二]心,亦不看[三]淨,亦不言不[四]動。若言[五]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六];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淨。不見自性本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七]無處所,故知看者卻是妄也[八]。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不僅僅自本性,卻被淨縛。若修[九]不動者,不[一〇]見一切人過患,是性不動;迷人自身不動,開口即說人是非,與道違背。看心看淨,卻是障道因緣。

校記

[一]“坐”字原作“座”。

[二]、[三]“看”原作“著”,參下面“看心”、“看淨”校。

[四]此“不”字據惠昕本加。

[五]原本缺“言”字,此據敦煌本加。

[六]原本“淨”作“體”,據敦煌本改。

[七]原本缺此“妄”字,據敦煌本加。

[八]原本“看者”下有一“看”字,敦煌本同。

[九]此“修”字據惠昕本加。

[一〇]原本缺“不”字,參惠昕本“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 ,即是自性不動”加。

今既[一]如是,此法門中何名坐[二]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於一切境界上,念不起為坐[三],見本性不亂為禪。何名為禪定?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內性不亂[四],本性自淨自[五]定,祇緣境觸[六],觸即亂,離相不亂即定。外離相即禪,內[七]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故名禪定。《維摩經》云:即時豁然,還得不心。《菩薩戒經》云:戒,本源自性清淨[八]。善知識,見自性自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九]作自成佛道。

[一]原作“記”字。

[二]、[三]“坐”皆作“座”字。

[四]原本“外若著相……內性不亂”十六字,作“外若有相,內性不亂”八字。此參惠昕本校。

[五]“自”,原本誤作“曰”字。

[六]“觸”字原本作“解”,據敦煌本改。

[七]原本“內”下有“外”字,據惠昕本刪。

[八]原本“菩薩戒經”缺“經”字。“本源”作“本原”。原本“本源”前無“戒”字,為“本源自性清淨”敦煌本同,惠昕本作:“我本元自性清淨。”鈴木校敦煌本作“我本元自性清淨。”按,此處之《菩薩戒經》即中國內地通行的大乘戒律《梵綱經》。其卷下有曰:“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當當常有因故,當當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出於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眾生頂戴奉持。吾今當為此大眾,重說無盡藏戒品,是一切眾生戒,本源自性清淨。”是謂大乘戒源自法身佛(或謂報身佛)的“心地中”,它也就是“佛性種子”、“一切佛本源”。因此,此句校為“戒,本源自性清淨”為宜。因為“戒”前已省去“一切眾生”,故校為“戒,本源自性清淨”亦可。如校為“我本源自性清淨”,不僅違背經文,也不通。大小乘皆把“我”看作是五蘊的和合,屬無常法,把執著“我”的見解稱“有身見”或“我見”,主張斷除,實際上,各本《壇經》的“我本源自性清淨”中的“我”字,是誤寫和誤傳。

[九]原本缺此“自”字,據敦煌本補。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