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二十一集
六祖坛经(第二十一集)
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21
第五段:六祖讲了几个很具体的修学方法。大师说:「若我们心中有一念邪思起来,这个时候要用正念去度邪念。若心中起迷惑,一定要以觉悟去度迷惑。以诚实去度憍诳,以信实度虚妄,以大悲心度不善心,以喜舍度嫉妒,以善度恶,以慈悲度毒害。」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这是心中的众生。众生的本意,众缘和合而生起者。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现象,这都是众生。大师指给我们看,各须自性自度,以一样来对付一样。以八万四千法门度自心中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以般若智慧观照破除迷妄的众生,各各自度,这叫做真度。这就是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修行方法。以自性智慧的观照,才能除去虚妄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妄念,这才是真正的断烦恼。断烦恼与度众生是一而不二,是一桩事情从两方面来观察,从性质上来说,它是烦恼;从现象上来说,它是众生。至于自性法门的修学方法,大师指出,必须是「自性常行正法」。这一句重要的是「自性」二字,因为加上这两个字,我们才晓得,正法一定是与自性相应,违背自性就不是正法。佛法常说的「称性起修」,就是自性常行正法,这是真正的修学自性法门。至于佛果,大师教导我们要「下心行于真正」。「下心」就是谦虚、谦下、恭谨,心与行都与自性相应的真实纯正之法。这个时候,迷觉双离。觉是对迷而说的,迷要是断了,觉也不存在。迷断了之后,若还有觉存在,这个觉就是迷,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正是所谓「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就是见佛性,这就是真正的圆满修成自性无上的佛道。这一节说力行践愿,发愿的功德才能圆满。
既发愿,发心认真修学,修学入手必须要皈依三宝,所以大师教导我们修三皈依法。本经讲的是「无相三皈」。大师教我们所唱的三皈是:「皈依觉,二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这与普通所讲的三皈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只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义理上是相通的。通常我们讲的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师在此是完全从三宝义理来说明。「佛」就是觉,这个说法实在是非常好。一般人讲到皈依佛,总是想到心外有一个佛,一定会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皈依法,一定想到佛教的许多经典;皈依僧,立刻就想到出家人;心中起了许多的妄念、邪念,心外求法,纵然发心皈依,实际上是走错方向,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利益。
大师在此地真正是极其善巧方便,从义理上指出,三皈原是自性三宝。「皈依佛」,佛就是觉,就是我们心性中朗然本觉。本觉是福慧具足,所以称为「二足尊」。「皈依正」,正是平等正直,平等正直当然远离五欲六尘,所以称为「离欲尊」。「皈依净」,净就是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之人在一切众生中是最尊最贵,称为「众中尊」。这个说法与自性三宝完全相应,实在是非常难得,真正是智慧的开示。从这里我们看到六祖的善巧开示,从名称上就教导我们自悟自性、自修自性。这样皈依,它的作用,内可调适我们的心性,外敬他人,这是真正的自皈依。
大师为我们说了之后,特别教导我们修学三皈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凡是学佛的同修,进佛门来第一课就是受三皈。我们想想:我们皈依三宝之后,究竟得到什么功德利益?如果认真的反省就会知道,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检讨。我们读了《坛经》这一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真正明白佛门第一课是多么的重要。这一课是多么的有意义,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修学佛法的基矗
皈依之后,并不就算完了,皈依一定要依着三大纲领来修学佛法的基矗第一是「自心归依觉」。大师告诉我们,必须要做到「邪迷不生」,邪是邪见,迷是迷惑;真正能远离邪见、迷惑,这才是觉悟的人。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精神生活或者物质生活,要能做到「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不觉悟的人是做不到的。「能离欲尘」,欲尘是指世间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从心地里面离开,绝不沾染;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眼见色尘不为色尘所染着,不为它所动摇,耳闻声尘不为声尘所染污,这就叫远离。果然六根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染着,这时就不称这六样东西为「尘」。为什么?「尘」是尘土,是肮脏的东西。譬如,桌子一天不擦它,上面就落许多灰尘,染污了桌面,必须天天清洁。这六样东西常常染污我们的清净心,叫做「尘」。如果我们的心不被它染污,这六样东西还是存在,这时就不称它作「尘」,称它作「性」。眼见的是色性,因为性是清净无染的,耳闻的是声性,鼻所嗅的是香性,舌所尝的是味性,身所触的是触性,意所缘的是法性。由此可知,六尘与六性原是一不是二,正是六祖所谓「佛法是不二之法」,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迷了叫六尘,悟了叫六性,如果能远离五欲六尘,你就见性。这叫做「二足尊」,这就是修「福、慧」究竟圆满的行法。经文文字不多,实在是非常简要,虽然简要,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者,必须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不辜负祖师苦口婆心的教诫才好。这是皈依佛的意思,就是皈依觉。
第二是「自心皈依正」。这是皈依法的修学方法。大师教导我们,一定要做到「念念无邪见」。何谓邪见?邪见的反面就是正见。我们听到这句话,一定就会想到邪正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在佛法有种种不同的建立,譬如,人乘的佛法就有人乘邪正善恶的标准,天乘有天乘的标准,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各有各的标准。而本经所讲的是一乘佛法,在大乘之上,经典中明白的说,六祖是接上上根人,因此他的标准也就是上上乘的标准。上上乘的标准,「正见」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若与真如本性不相应的,都叫做「邪见」。换句话说,在一切顺逆境缘之中,若有一念违背《坛经》所讲的原理原则,这个见解就是邪见;若起心动念完全符合这部经典所讲的,不相违背,我们的见解就是正知正见,这就是皈依正。大师教导我们,要「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这是一切邪见的根本;换句话说,一定要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要想断人我执与法我执,从哪里下手?先要断除自己贡高我慢的一习一 气。要从谦虚恭敬中,来修学皈依自性正法。这叫做「离欲尊」,在一切离欲法门中,它是最尊贵的。
第三是「自心皈依净」。这是讲清净,也就是三业清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诸位特别要重视「自性不染着」。真如本性中,决定没有尘劳爱欲。《坛经》第一章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讲自性清净心。换句话说,一切尘劳爱欲境界,不是自性清净心中本有之物,因此我们一定不可以染着。只要你一切不染着,一切法就是真实法,所谓「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染着的时候是实相,染着的时候就是虚妄。这叫做「众中尊」,能在一切法中不染着,在众中是最为尊贵。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