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讲 菩萨五明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修持药师法的人,看到别人有病,要尽心为人家治病。这里讲到用咒语治病,实际上,真正一个修持的人或菩萨,必须要懂五明,要懂得医药,其目的是要救世救人。

好几年前我到国防医学院演讲,大家说笑话,说老师又去骂人。我说你们学医,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来学医的,因为学医的人第一个动机必须是为了救世救人。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范仲淹也说过这句话,大丈夫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要嘛!就作一个有名的良相,可以救国家、救世界。范仲淹年轻立志,不作宰相就作良医,因为这两样都可以救人救世。今天放眼望去,会场有一千多人,从联考挤进医学之门,你们的目的并非在救人,而是要多赚点钱,这就成了问题。而且今天学医理的非常少,都是学医技,某一种病,用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治疗,这个不是医学,而是医的技术。好比一个电器坏了,水电工人也会修理,但他不是学电机,更不是电力学专家。譬如我们这里管照明设备的专家吴先生,照明设备坏了,修好后经过他检查,我就放心了。要动手修,他往往还不一定比电机工人熟练,电机工人毕竟是个匠。现在学医的多半学成医匠,没有学医理—医学的哲学。

同样讲到学佛学菩萨的人,你们真要学佛,一个菩萨必须具备五明,这才叫大乘。因明,包括西洋逻辑、中国论理学及佛学的因明都包括在内。声明,各国语言文字都要懂,乃至演讲术也要包括进去,上课要有上课的技术,上课如果能把死人说成活人,那当然技术高明;如果把活人说睡了,就是上课技术有问题,学问虽好,技术却有问题。

再来就是工巧明,换句话说,百工技艺都要会,修水电、打字......都可以帮助人家。你到朋友家,他家水电出了毛病,找不到水电工人,急死了,刚好你到了,一下把它弄好了,这就是有利于别人。

还有内明,自己要明心见性,要悟道。

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这是菩萨五明之学,不然不能行菩萨道。严格说来,这五明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学问要都会才是大乘菩萨道。尤其是修道的人,不懂医没有办法,若讲果报,前生不布施医药,不以医药与人结缘,这一生就多灾多难、多病多苦。你看我始终注意这点,抽屉、口袋到处都是药,一看到谁有病,赶快拿药。从小看习惯了,过去家庭也是这样做,冬天及夏天送药、送茶,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我要你们好好学会医药,尤其到了乡下,没有医药,没有医生,遇到病人,你会针灸、推拿,即使凭两个指头都可以救人。碰到人昏倒在街上,懂得穴道,立即可以救活,然后再送医院还来得及,否则当时没有急救,再过半个钟头,可能人就死了。

这就是学佛的人什么都要会的道理,不是为自己学。我看你们年轻人身体比我老头子还差,大部分都吃过我的药,一天到晚病兮兮,前生不肯施医药,,又不会照顾病人,只管自己。做社会工作,就是用医药帮助人家,现代所做的社会福利工作,以前就叫做好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