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讲 如何往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现在回到‘药师经’原文。刚才讲到‘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接下来是‘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

你能够接受,修持此事,受持戒学,什么是学处呢?经、律、论都有其学处,经学学处、戒律学处、论学学处,这是学佛的善根基础。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在生时以修八关斋戒的基础,培养善根,发愿死后生西方国土,因为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与药师佛相连,是连锁国土,万一你活着修不到药师如来的境界,死后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国土,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换句话说,这是‘药师经’的秘密,真正密宗的药师佛就是天青色的形象。因此,修药师佛就是长寿佛,就是无量寿佛。

药师佛手中端的东西像一个钵,里面的百宝囊中放着无量的药。药师如来为什么是天青色?一个人如果把色身转化了,也就是报身修成功,中脉通了,一天到晚身心内外都在万里无云、蔚蓝色的境界中,那才可以转报身而得长寿。所以,密宗修弥陀法的人,一定同时修长寿佛的法,尤其修‘破瓦法’的人,同时修长寿法,不然很快就短命去了。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如同一个球的两面,是圆的、通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八关斋戒修持好的人,善根成就,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换句话说,你善根不到这个程度,想要往生,很难啊!那怎么办?慢慢来,有一个补习班可以留学,在那里?在东方,就在我们这里。药师如来怕我们善根不够,就在这个世界办了一个分校。所以:

‘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

有些人善根没那么深厚,或善、恶、无记业力在不定阶段,假使曾经听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耳根听一下,临命终时,有人助念,帮你提起注意,你要专一,记住那个影像。或者有人参加我们的课,记住这里现在正在讲药师经的情况,效果一样。那时,虽然快要死了,身体也不属于我的啦!不要管身体的疼痛,只要记得这个境界、这个形状,阿赖耶识的影子像作梦一样,意识境界迷迷糊糊的,啊!我要走了,心里念一下如来名号,你就想到了,或者记住现在的情景,立刻就有八大菩萨在你面前站立,接引你走。

这八大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药王、药上菩萨是东方药师佛的侍者,等于西方阿弥陀佛的二位侍者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样。八大菩萨在你面前现身,你现在看不见,临命终时提起那一念,一定现前。

‘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注意‘乘空而来’,很多学佛的人都搞错了,打坐就想:啊哟!好像飞机或流星从虚空中下来,那全错了,这个虚空是你意识境界的妄想。什么叫‘乘空’?是你不知道,一下子冒出来了。这个空的道理很重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知道从那里来的叫空,不晓得内外中间,自然而来,一下子自然看到一尊佛,告诉你这样、那样,就是‘乘空而来’。懂了吗?如果想从虚空来,是有相的,不对,那就永远走入外道了。

那么,这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指导你的灵魂,来,这边走,跟我来,或者他的光推你一把,向那边去,或者笑一笑,你就懂了。那个时候,不用说话。我们人靠说话才懂意思,变成中一陰一身(灵魂),不用靠说话,菩萨眼睛注视你一下,你一切都懂了。

还有‘示其道路’,你不要搞错了,以为像新生南路的马路一样,或者像山路一样,全错了。这个道路是形容词,没有形象的,到了那个境界,菩萨现前,或一笑,手一摆,你就懂了,自己就晓得如何与佛相感应。这一念一感应,你这边气一断,那边已经往生。‘即于彼界’或西方、或东方,‘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出一个你,同莲花生大士一样,你自己又得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不是中一陰一身了,,这种身体叫意生身。

如果想现生修到意生身那就很难了,等于道家所讲的出一陽一神境界。意生身要怎么修?一念专一,不是‘空’,光懂得空不是真正的佛法,是‘有’啊!好好记住今天的境界啊!一辈子都记住,临命终时就可以去了。今天是什么境界?就是这样一个境界!

上面讲的是‘药师经’的中心要点,说到要想得到诸佛菩萨,尤其是药师佛的感应,最好受持八关斋戒或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戒律,上面已经非常详细地跟大家讲清楚了。

至于八关斋戒为什么要规定在每个月的那几天,以及每年的那三个月持斋?如果详细研究解释,那是自然科学的道理。六斋日的原因,与易经所言太一陽一、太一陰一(月亮)运行的法则有关系,不只是天人下凡审查人间的善恶。三个月份的原因,与太一陽一行度和地球人类道德的规则、生理的规则和心理的规则有关联。如果深入解释,必须花很多时间,同时还牵涉到易经象数、中国天文与过去东方天文的连带关系等等,涉及范围甚广,因此暂时讲到此为止。

受持八关斋戒,心能行善又能一心不乱修持药师佛的名号、法门,不但现生能得药师佛的感应,同时临命终时,亦能随你当时的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定有人差一点,所谓差一点就是业力与愿力不足,功德与戒行不够,亦能生于天上。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