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讲 解脱后要不要修行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所以至心皈依以后众苦解脱,得了解脱以后,还起修不起修呢?解脱是解脱了三界六道一切苦难,这只是解决问题了,等于欠了债把帐还光了,但是往后还要不要钱生活呢?那只是解脱,还没有成就。解脱、般若、菩提圆满三者不可缺一。得解脱后正好修行,况且我们连解脱都还没有做到,妄以为自己谈谈禅就悟了道。唉!天地间这一类狂妄之人不计其数,根本上就犯了增上慢。

所以,真得了解脱的人,正好修持,那么,他生来世‘诸根聪利’,六根特别聪明。聪明这两个字,就是耳聪目明,耳朵灵敏,眼睛好,头脑清楚。有许多人,耳朵听力好,眼睛不好;有些人眼睛好,耳朵不好,再不然鼻窦炎,鼻子不好;鼻子好了,嘴不好,或者身根不好,身根的毛病最多了,身根包括心、肝、脾、肺、肾、胃等五脏六腑,乃至肌肉、骨节都属身根。身心内外绝对健康的人,世界上没有一个,除了成道的人。所以,要诸根聪利极难。聪明,反应快,智慧极高是利。‘智慧多闻’是智慧又高,学问又渊博。什么都听过,学过,这还不算,‘恒求胜法’,常常学的都是一流的东西,即使学佛,也是碰到第一流的善知识,第一流明师,学得第一流的修持方法。

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常遇善友’这可难了,经常碰到、交到善知识的朋友。我们在座有年纪轻的、年纪大的,想想看,自己在社会上一辈子交到几个好朋友?半个都没有,包括你的丈夫、妻子在内,都不是真正知己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所以中国文化始终标榜管仲、鲍叔牙,那是知己;像孔子与晏婴二人也是知己,孔子赞叹齐国矮子宰相晏婴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与他作朋友久了,愈觉他可爱,愈对他恭敬,这就难了。

所以,社会上到那里找一个善友?好朋友变成冤家的太多了。学佛修道,出世法中的善友更难了。善友帮助你向上,不会引你堕落,更不会破坏你向道业的路上走。在这个世界上,我看恶知识、恶友非常多喔!

‘永断魔罥,,破无明壳’:永远断了生死魔、烦恼魔等等,破掉了无明的外壳,‘无明壳’,注意啊!换句话说,我们本来是光明,因为业力这层外壳把我们罩住了,看不到自性光明,把无明外壳这一层破了,自性光明就显现了。‘竭烦恼河’,永远不起烦恼。‘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我们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忧、愁、苦、恼,这八个字是永远的魔障。忧与愁的心理状况不一样,愁是今天有要紧的事情发愁;忧是永远担心害怕,前路茫茫。苦是现象严重的;恼,烦恼、懊恼则是轻微的痛苦。谁也没有脱离过痛苦烦恼,所以生老病死、忧愁苦恼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永远的魔障。

那么,如何才能解脱呢?要真正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要真正了解东方琉璃世界,从内到外是一片青天一样的光明清净,此心此身内外没有一点残渣,这是琉璃光如来的境界。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