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讲 嫉妒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嫉妒,嫉是嫉,妒是妒。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中国古人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最明显的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没有嫉妒心,男人同样嫉妒得厉害。凡是众生都有嫉妒心,不过女性表现最显着,嫉到了极点就生病;妒到了极点,人的心都死了,像块石头一样。

我经常跟青年朋友说笑话,嫉妒心理那里没有?女性最明显,你到街上看看,一个女性在街上走,对面来了另一个女性,或者穿着比她漂亮,或者长得比她漂亮,或者手上拿个东西不同,她会斜起眼睛看,然后‘碎’一声,嫉妒。街上走路的人比你漂亮,同你什么相干嘛?她也看不惯,要嫉妒一下。女性类似这种心理可多了,或某件事,或某一点,人家只要有一点好处,她非嫉妒不可。

男性的嫉妒心似乎比女性好一点,其实一样,但有所不同,在名利场中,在同事升迁的时候,或经理、老板对某人好一点,无比的嫉妒,‘格老子,他算什么?啐!’就这么一声啐!嫉妒,其他的可多啦!

嫉妒的心理也是与生俱来,现象非常多,这两种心态是毒啊!根据佛经,嫉妒的心理是由男身转女身的根本业力,这种心理非常巧妙。大家自我检查,小时候同班同学,字写得比自己好,文章作得比自己好,功课比自己强,你真佩服他吗?你也没有讨厌他,不过你有个心理:‘我自尊心很强耶!’,‘我自尊心受了伤害’,什么叫自尊心啊?嫉妒,讲好听点叫自尊心,那是给你遮羞,那是痱子粉。所谓自尊心就是增上慢、我慢,变个名字叫自尊心。为什么要自尊啊?以自己为中心,自己吹自己,天大地大我大,月亮底下看自己,越看越伟大,那叫自尊心?那是我慢,因为我慢而变成嫉妒。

我们看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很多朋友,谈到历史偶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讲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前面四伦还讲得过去,为什么加上朋友呢?朋友还是非常重要,朋友有时比父母、兄弟还重要,为什么呢?人有时遭遇某一种事,产生某一种心理,父母、兄弟、夫妻不一定帮得上忙,唯有朋友才能解决。然而中国历史上标榜朋友之道的,也只有管仲、鲍叔牙的故事,难道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他们两人之间有朋友之道?当然不是,除了他们之外,在非知识分子中有很多,知识分子反而不容易做到。

据我这几十年经验,到现在更承认古人的两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最近写给别人一副与此有关的对联,‘报德者寡,报怨者多’,现在的时代,你付出再多,所得的都是怨恨。古人也说‘仗义每从屠狗辈’,社会上真正能够帮助别人,同情、可怜他人的是穷人,穷人才会同情穷人,痛苦中人才会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辈就是杀猪杀狗的,没读过什么书。‘负心多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高,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知识低的人不会解释,朋友嘛!怎么不去?为朋友没有理由不去,因为他思想不复杂。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管仲与鲍叔牙是知识分子的交情,他们之间永远没有嫉妒,为什么?管仲穷困可怜的时候,两人合作做生意,管仲的个性素来如此,结帐时总要多拿一些。譬如赚一百万,,他要拿八十万,鲍叔牙说拿去。这很不容易啊!到了管仲当宰相快要死了,齐桓公问他死了怎么办?宰相找谁呢?以我们的看法,管仲一定推荐鲍叔牙。齐桓公也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他的位子,管仲答说不可以,因为鲍叔牙个性太方,太求完美,要求太过分的好,胸襟无法包罗万象,不能当宰相。于是阻止齐桓公找鲍叔牙当宰相,而另外推荐其他的人。

所谓知己朋友在那里?假使是别人,一定这么想:我跟你管仲几十年朋友,穷的时候是我培养你,在政治上也是我协助你上去的,犯了罪也是我保你不杀头的,现在你当了几十年宰相,死了这个位子也该让我坐坐,连皇帝都示意要我做,你却反对。一般人一定会骂管仲可恶。可是鲍叔牙一听到管仲告诉齐桓公不要让他当宰相,却非常感谢,‘只有管仲知道我’。实际上管仲是爱护他,宰相肚里能撑船,个性太方,心胸太窄,坐上宰相的位子,会被自己搞砸;管仲为了保全鲍叔牙而反对他当宰相,也只有鲍叔牙懂得管仲的心理是爱护他。他们两人之间永远没有嫉妒的心理,这个相当难。

嫉妒的心理很可怕,以我的看法,男女之间也有嫉妒,新婚夫妇最要好了吧!彼此也有嫉妒,信不信?研究心理学的去研究看看,如果夫妇俩到某个场合,有很多人赞美太太,丈夫心里很不舒服,别说男人赞美他的太太,就是女人赞美太太多了,没有夸赞先生一句,坐在那里心里真不是味道。反过来看,在某个场合赞美先生的多,太太虽然高兴,心里不是味道,这‘不是味道’的心理就是嫉妒。你以为夫妇之间不嫉妒啊?你以为兄弟之间不嫉妒啊?连父子、师生之间都在嫉妒啊!

人如果能去掉了悭贪嫉妒,它的反面是什么?只有帮助人,只有恭维人,只有培养人,都希望别人好,一切荣耀都归于老兄你,那才是做到了不嫉妒。什么叫学佛?这就是学佛啊!你以为磕头拜佛,念经吃素,求佛保佑就是学佛?你还是求这四个字保佑你好一点,你把悭贪嫉妒这四个字真去掉了,你成佛的路走上一半还有余。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