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见。

所谓见,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们通常都会说某人有没有见解,以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没有正确的观念。什么叫观念?一般人如果没有正式学过哲学,只晓得说:‘你观念不对’,并不完全清楚观念的意思。观念就是见,你的思想见解构成了心理上的一个确定的力量,就叫观念;你认为这样对或不对,就是习惯性的观念。换句话说,第六意识非常坚固,认为这个理解、看法是对的,就是观念。

譬如我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观念--穿长袍。旧社会没有电风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见长辈,非穿长袍不可,热得汗流浃背也不敢脱。万一在家里穿个短褂,听到某位长辈或老师来了,赶紧跑进房里穿上长袍,一边扣钮子一边说:‘对不住,对不住,马上来。’长辈说:‘没关系,热天无君子嘛!宽衣、宽衣。’这边回答:‘不敢,不敢。’那边再说:‘宽衣,宽衣。’摧了两声才敢把长袍脱了。在古代这里礼貌,是观念形成的一种习惯,现在唯恐不剥得光光的。古代认为是错的,现代却视为当然,这就是观念,也就是见。

我们之所以不能得正见,不能证道,便是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五见’遮挡。

这五见,第一是身见。你们反省反省,那一个想修道证果?免谈了!坐在那里打坐,‘唉哟!身上气脉动了!’‘哎呀!这里气脉不通’,这是身见,身体丢不掉、空不掉,光说四大皆空,你来空空看!三天不给你吃饭,打坐饿得发昏,你去四大皆空吧!肠子你空吧!胃你空掉吧!不要叫饿!你看空得了空不了?为什么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观念问题,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见的观念太牢固。有时你把身体丢了一下,一会儿又回来了。刚上座那一刹那好像没有身见,蛮好;等到一坐正,手一摆好,整个身见来了,唔!这是阿拉(我)坐在这儿。全是身见,怎么成道?

什么叫初果罗汉、二果罗汉?食嗔痴慢疑五毒加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个根本你去掉多少便能证多少果。什么叫证果?你以为拿二十块钱买个苹果就叫证果啦?要用五毒、五见来测验自己,想想看你身见去掉了多少。

边见,譬如你有时候坐起来也清净也空啊!你那个空有多大?水桶那么大。自己觉得:‘唔!好空喔!唔!现在我没有了!’仍然有一个量,处处在边见中。佛法是无边无量的,你处处有量有边,还边得厉害,边到歪边去了,怎么证果?学佛、打坐、修道、念咒、念佛,念到那里去了?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坐也不敢向东方,非得向西方坐,万一你死的时候是朝北方死怎么办?统统被边见困住,怎么往生?宇宙是圆的,药师经告诉你:东方药师佛土与西方佛土平等差别。边见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天天坐在这里也没有看到边的那个边,而是你说心量有范围。

戒禁取见,这更严重了。什么叫戒禁取见?譬如信所谓鸭蛋教的有不吃鸡蛋的禁戒,因为吃鸡蛋会堕落,吃鸭蛋才会成道,这是戒禁取见;又如拜火教认为要拜天主就要拜火;又如有些人认为不吃素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当然你不能说不吃荤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所以别说是恶法,你的善法执着了一点也不能成道。

戒禁取见有很多,许多人犯了戒禁取见而不自知。不要看世界很文明,其实相当落伍。提到文明,以日常生活为例,过去文明的妈妈祖母那一辈,她们的内裤,文明连影子都看不到,那时女人的内衣裤放在床的内侧一陰一干,床像宫殿一样,四周围着,绝对不能拿到外面用太一陽一晒干,见了天日不得了,罪犯天条。那里像现在的三角裤挂在外面到处晾,还透明的,管他几角,像‘万国旗’一样挂在高楼顶上。以前人的观念,男人的头顶上不能在女人的衣服下走过,现代人在‘万国旗’下走过来走过去,从来没有怎么样。

戒禁取见包括很多,又如有些观念认为,人死了,手要摆在那里,灯要放在那里,衣服要怎么个穿法,不那么穿不得超生等等,都属戒禁取见,只要有一‘见’存在就不能了道。

见取见,就是所有见,但却捉着不放。例如从‘毕竟空’或‘胜义有’的法门走进去,要是没有圆融的话,只见到‘有’或‘空’的一面,却以为究竟,那就是一大障碍了。

邪见,邪见当然是歪了,歪见与正见很难分辨。好比我们的嘴一样,看起来满正的,稍稍歪一点就歪了,正见有时错误了一点就歪了。

所以真正达到正见,,谈话容易,譬如禅宗语录有一则公案,一位师父悟道了,但是衣钵还没有传,大弟子功夫好,打坐、不倒塔样样行,认为师父应该把衣钵传给他,不料师父临走前把师弟叫回来,把法印传给了师弟。大师兄心里很不高兴,增上慢来了。师弟回来接方丈位,一看便知道师兄不高兴。当然,这些人修养很高,表面上看不出不高兴,其实修持到她们那种境界,别说面子上,念头一动,立刻感应得知,他心通的本事很容易。众弟子替师父焚化时,接法的弟子接了位,等于皇帝传位给小太子的道理一样,小太子登上宝座,大太子照样要下跪叩首。师弟看看师兄的态度说:

‘师兄啊!师父传位给我没有错,你还要好好努力。’

师兄说:‘师弟,你不认可我吗?’

师弟:‘不管认可不认可,我问你,师父平常教我们参禅作功夫,要一条白练去,这是什么意思?’

师兄喊:‘点香来。’

古代丛林的香有小指头那么粗,禅堂打坐点一支香要两个半钟头。

师兄说:‘香烟未断,我就走了。’师弟笑而语。

当然,生死来去自如,说走就走,要来就来,可没那么简单,难上加难。香未点完就要走了,这个本事有多大!是否能要生就生?我们看不出来,但至少他说走就走,当然不是吃安眠药,也不是上吊。

师弟在他身上拍一拍说:

‘师兄啊!你这样搞没有用啊!“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

‘坐脱立亡’,腿一盘或站着,说声走啦!就死了。这个本事只是定力的功夫而已,不是悟道。

‘先师意尚未梦见在。’师弟说:‘你对佛法的正见,作梦连影子都没有梦到,你以为说走就走,就叫佛法吗?’

这一段公案就在说明,这位师兄修道能到达‘坐脱立亡’的境界,仍未得正见。以佛法而言,证到声闻缘觉的罗汉果位,不算得正见,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还不算;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弹指之间,当下彻悟,这才是正见。

所以‘楞严经’提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是正见。‘见见之时’:大菩萨悟道见道的时候。‘见非是见’:那个见道之见,不是眼睛看到什么,也不是心里或打坐时看到什么的见。‘见犹离见’;那个见道的见,离开能见所见。‘见不能及’:不是你的思想观念所能达到的,这四句偈还不是正见,只是正见的第二层投影,形容辞而已。

由此可知一切众生学佛,要对佛法产生正见之难,学佛没有正见,大部分都在邪见中。所以佛说一切众生因有增上慢覆蔽心故,‘如是愚人自行邪见’,自己走入邪见之路不说,还影响别人,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在大危险的深坑,永不超生。为人师者,一不小心就走入这个道路。那么,他的果报如何呢?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