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讲 缺信根多聚财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阙于信根’,没有正信就是迷信;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痴的相信,统统是迷信。例如你们打坐,一点念头没有,都在那里昏沉,这种愚智的果报,他生来世堕入畜牲道。愚痴的行善,他生来世的果报是阿修罗。所以学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没有智慧的学佛,迷信的果报非常可怕。

这个世界众生愚智无智,没有正信,信根不够。你们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吗?一边念一边在心中打问号,不晓得这样念对不对?真的有阿弥陀佛吗?真的能往生吗?搞了半天都白搞,对不对?六道轮回,三世因果,那个真信?贪嗔痴慢疑,这个疑是与生俱来的何以会怀疑?这根不坚固,‘阙于信根’。你们研究心理学的,,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众生心理状态的毛病。

‘多聚财宝,勤加守护’,拼命赚钱,把钱看得紧紧的,变成一个守财奴。告诉你们一个现在的故事:侨泰兴公司的老板是一位泰国来的广东华侨,有好几个太太,财产一大堆,台北市立体育场也是他兴建的。有一天,以前宪兵司令李将军碰到这位大老板回答说:‘嘿!你不知道,就是因为年纪大快要死了,才要趁这个时候赶快赚钱啊!要不然来不及啦!’李将军一听傻了!这是什么哲学?你说天下的是非有一定的道理吗?抱持这种思想观念的人很多。过去有个守财奴,临死时看到灯草多烧一根都心疼,断不了气。这个世界的众生大多如此。

‘见乞者来,其心不喜’,乞者不一定是讨饭的,任何人来请他帮忙,心理就不高兴。诸位反省反省,别人来找我们帮忙,你心里有几次是高兴的?嗯?学佛的人要反省哦!表面上说好好好,我给你想办法,心里想:讨厌死了,还不快走。见人来要求,其心不喜。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