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参透化城之喻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法华经’第七品是‘化城喻品’,化城是假的,不是真的目的地,好比文学上描写的海市蜃楼,又如电影上的亭台楼阁都是画的,不真实的。中国小说‘西游记’上讲,唐僧取经到了小西天小雷音寺,见到如来佛。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但小说上故意说,孙悟空是念‘多心经’的,愈看愈不对,告诉师父这个佛恐怕是假的,不料被师父骂了一顿,到了西天还乱讲话,佛就是佛。孙悟空不信,掏出金箍棒一打,果真是妖怪,不是真佛。妖怪化为佛,与佛一模一样;佛化身为妖怪,要度妖怪众生,你更看不出来。

所以,要想参透化城而达到宝所--究竟宝贝的目的地,很难!

化城品中又提到,有一位叫‘大通智胜佛’的古佛,你听他的这个名字,那可大了,大小的‘大’,通达的‘通’,智慧的‘智’,胜利的‘胜’。他原来是帝王,后来晚年发心修道,他不只自己修道,还把自己的十六个儿子都带去出家修道,你看,了不起吧!我们常念的阿弥陀佛也是他的王子,后来成佛了。最小的老么,第十六个儿子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的阿佛也是他的儿子。

问题来了,你看他那么了不起,但是这一品为什么还叫化城?换句话说,成了佛是大化城,尚未到真正的毗卢遮那佛宝所。就算到达毗卢遮那佛宝所,仍不算数。中国禅宗有一句话说,真的成了道大彻大悟,要踏破毗卢顶上行,把毗卢遮那佛一脚踩下去。

过去,我在西藏看到一尊佛像,这个佛像怪了,是密宗的大秘密,很不容易看到。平实用帘幕罩住,不让人看,也不让人随便礼拜。必须具备当上师的资格,或修持有相当成就者,或得传法上师的欢喜才能看,才能礼拜供养。结果我拉看一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踩在佛的头上,把佛踩在脚底下。普通人看到都会吓死,我看了一点都不觉得稀奇,拜了以后告诉那个喇嘛:‘这个对啊!一点都不稀奇!你这恐怕还是禅宗传过来的。’中国禅宗有一句话:‘踏破毗卢顶上行’,连佛的境界都要一脚踏开,才能真正成佛。

在座有些人狂妄得很,现在都要‘踏破毗卢顶上行’了。我也头痛得很,许多人都要踏破我的头了!当然我不是佛,所以更容易被踏破。

化城十六佛,都是大通智胜佛的儿子,他自己当了皇帝,注意啊!世间法方面已成就当了皇帝(人王),富贵功名到了极点。如此大的福报、如此大的智慧与决心,抛弃了王位而不要,谁做得到啊?你们连一个月薪两万元的公务员差事都舍不得丢,对不对?他能抛弃天下而去修道,而且十六个儿子个个都成就。我们想要有一个好儿子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十六个,况且十六个都是了不起的大丈夫男子汉,跟着出家,最后都成佛。

你们查一查大通智胜佛这一家的户口,我们药师佛是不是在他的户口里?有没有?没有。阿佛国土在东方,药师佛也在东方。维摩诘居士曾以神通力使阿佛的国土现前,而今虽然不能再见,却随时呈现在这里。药师佛不在十六子之内,所以‘法华经’要另外独立出‘药王菩萨本事品’这些都是问题,都是话头。你们读佛经,都是嗑!嗑!嗑!......木鱼敲过去就算了,有问题都不晓得。你们要学禅,要参话头,还要到那儿去找话头?佛经里处处都是话头。我怎么读佛经?你看,那么多话头就出来了。有时候读高兴,笑起来,好啊!这就是佛法。佛法不在文字上,要参透这些问题,你就懂得修持的方法了。

那么,这位大通智胜佛,你看‘法华经’怎么讲啊?‘法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法华经’告诉你这是化城,不是宝所。

大通智胜佛出家后带领十六子,为什么不是十五子、十七子或十八子,他老人家刚好凑了‘十六’。拿中国的道理来说,半斤八两,圆满的一斤是十六,当然不可以用这个道理解释。不过十六是个很妙的数位,也是易经的数位,八卦是八个卦,二八一十六。

大通智胜佛修道打坐,一坐就是十劫。不像你们夏天打坐,一坐一个、半个钟头,而且你们坐在那里,各种怪样都有,再不然汗流浃背、愁眉苦脸。我上来一看,还不行,还不能讲佛法,连个影子都没有。你看大通智胜佛坐在那里,动都不动,十劫不动,而接下来却说:‘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那还不算佛法呢!佛法不现前,,不呈现在前面。

你们去庙子拜一拜,敲个木鱼嗑!嗑!嗑!念念经,认为这个就是佛法了?那个当然不能说不是佛法,那只是修佛法前的加行,培养福报的加行法而已,离真正的佛法还早呢!你们翻开‘法华经’看看,看看大通智胜佛当初如何发心?如何出家?如何修行?又如何带领十六个儿子修行?他如此发心,如此勇猛修行,如此一精一进学佛,乃至得定,十劫坐道场里如如不动,如此还不算成佛,与佛法不相关,还在化城里面,以现代话来讲,还是幻像,假的,假佛。你们想想看,佛法之难吧!

那么,如何叫‘佛法现前’呢?那就要看龙女成佛的故事了,‘法华经.提婆达多品’里说龙女八岁就成佛了。她把自己头顶上最珍贵的宝珠摘下来,舍掉,供养佛,当下女转男身,当下就往南方无垢世界成佛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般佛经上说女人是不能成佛的,可是,龙女是女身,又才八岁,一个小女孩各方面条件都不够,却能当下成佛。这个道理在那里呢?又是个话头。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