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识篇 4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世间无常,诸行非久,虽在世间常离世间,只住世间地,不染世间情。

◆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而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

◆生活失去了安详,生命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一陽一,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一时的快乐,也许会造成长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心之分别,能引诸业,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金制的马衔,并不能使马更优秀。

◆菩萨见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欢喜,如是己亦得乐。

◆一枚硬币,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一陽一光。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世间事,无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多多鼓励,,必定胜于大大责备。

◆因果是,下雨天不带伞,就一定会淋到雨。

◆愚痴之人,不知勤勉努力,只想求得好结果。

◆报复的心常追随著灾祸。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不纳智者之忠告,犹如大海小舟,失去方向。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放下,自在',说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财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佛说:‘人应当自作归依,还有谁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并非顺从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脱以为酬庸。

◆仅仅说一声‘我相信',并不能表示就拥有了真理。

◆做人就要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中。

◆以平等心,过著没有欣厌取舍,没有祸福得失的生活。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若浮云。

◆踏进罪恶的同时,就是走向毁灭。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他如工画师一般,能画出世间百态。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得乐,为恶得苦。

◆正念就是没有执著和一尘不染的清净心。

◆胸量大,虚空装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杂,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

◆为学如初,成就有余。

◆沉默是金,你若不开口,阎王老子也拿你没办法。

◆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不杀放生。求慧莫过于广学多闻。求安莫过于省禁是非。

◆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见人得利益起随喜同乐心而不眼红。

◆不可势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常赞美别人的长处,不背后说人的过错。

◆‘格物'就是除去五欲,六尘的享受。

◆海之所以大,在于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处。

◆妄语是一切恶业的根本。

◆人应舍利己之心,努力于助人。犹如从一把火炬点燃几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旧不变,幸福不论分给多少人,亦不会减少。

◆贪求爱欲而不知足者,如举著火炬,逆风而行。当然会烧到自己的手和身体。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在短暂的时间中,应好好体会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一陰一花在竞长短、争雌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圣人贤明于克念作圣,凡夫则是妄念作凡。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