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受持篇 广戒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广戒门(共十科,一百二十条,多属修身正心之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难此语,苦口叮咛。载于阿含,《增益》之经〖即《增一阿含经》〗。吾述广戒,本此菩心。莫谓人微,其言亦轻。凡百君子,洗耳来听。

守身第一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陨节败名,令人不齿;不敢以父母之遗体少年斫丧,多病早夭。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显犯王法,身投宪网。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上干天谴,福禄俱消;不敢以父母之遗体造绝嗣因,斩焉无后。

(五条,初以名寿言,次以国法言,末以果报言。)

摄心第二

务绝爱心;贪心;骄心;侈肆心;逸乐心;妒忌心;怙恶心;迷恋心;随逐心;退惰心。

常发慈心;悲心;恕心;智慧心;厌恶心;羞愧心;恐惧心;忏悔心;坚固心;出世心。

(二十条,初去妄,次存诚。)

言语第三

与女人言,不现情欲相,不谈夫妻胎产事;不传闺门语;不破人婚姻;不代人作伐;不介绍买婢妾;不以秽语骂仇家;不出风流绮语。

乍见游女,不以告人;不言某处剧戏;不说女人贞一一一婬一一一好丑;不论服饰妍媸;不言某家有贤女、长女、美女;不问某家妇有孕与否;不赞叹一一一婬一一一书;常言善恶必有报应;常言死后神明不灭。

(十六条,初自积一陰一功,次断人邪念。)

文艺第四

多阅内典;少撰诗赋。

见诗书所载节妇,常起敬心;所载美女,不起染心;于苟且事,不起随喜心;贺祖父、伯叔、兄弟、姊妹毕姻诗文,不低回涵泳。

常善著书;不评阅传奇事;著节妇传,不称其貌;不翻贞节事案;不流通妇女诗文;纂修史册,遇导一一一婬一一一之事,痛加删削,诽谤僧尼者尤甚。

(十二条,初预养善心,次防微杜渐,末志存利益。)

出外第五

不往茶轩酒肆;不赴娼优席;不游春;不观审录奸情事。

不宿孀妇家;访友不默入中堂;不窥内室;不抱他家女孩;不与婢妇言笑。

见妇人不有意整容;不揣度是何人妻女,嫁否、孕否、贤否;见妇人衣服簪珥,不念是何人物;对他家亡妇像,不注目视,不念其妍媸;见人类、异类行欲,心不随喜。

与男子同被,不解下衣;不同浴同厕。

(十六条,,初慎所往,次绝嫌疑,次清念虑,末修容止。)

相与第六

毁谤三宝者勿友;编撰一一一婬一一一书者勿友;谈论闺门者勿友;亲狎一妓童者勿友;好酒帾齤搏者勿友。

常劝人归依三宝;流通善书;深信因果;持不二色戒;修不净观法。

(十条,初择交,次忠告。)

时令忌第七

佛降生日;成道日;天地交会;国忌;三光之下;雷电风雨;六斋十斋日;三元五腊日;八王日;大寒大暑。

父母诞忌;夫妇诞日。

(十二条,初公戒,次私戒。)

胎产忌第八

孕妇不绝房事,子殇于痘;劳形者子女患惊;劳神者子女患一一一婬一一一;服热药者子女患疮,常多血症;起居轻佻,子女形体不正;孕妇饮酒,子女一一一婬一一一佚;一一精一一气损耗,子女怯弱。

产后行欲,夫妇痨伤。

(八条,初胎前,次产后。)

妻妾忌第九

非地;非道;怀娠;产未四月;抱儿;乳儿;病;其父母诞忌。

作他女想;父母之媳想。

(十条,初身孽,次意孽。)

杂录第十

见妇人,目不逆送,不出秽语;不同妇女乘凉;不往观迎亲者;不惧内;不虐内;小溺不视下;不故意出一一精一一。

拭去市井中所粘助一一一婬一一一方;过尼孀墙下,不小溺;遥见妇女,不小溺;暗不裸形。

(十一条,初绝鄙薄态,次存长厚心。)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