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受持篇 不净观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不净观(此观成时,顿觉男女一一精一一血污秽,是为对治一一一婬一一一关方便门)

世间苦恼事,皆从爱欲生。爱心不能断,对色已消魂。水从骨内出,火自眼中腾。心雄胆已泼,业重障还深。平时顾礼义,或复爱声名。到此霎时间,廉耻安足论。鬼神且不畏,名教岂能绳?茫茫一浊世,狱讼渐繁兴。圣贤垂训戒,纸上亦空存。幸有如来教,大开甘露门。示以不净观,欲火化为冰。纵有天仙女,还同癞乞形。何况凡间妇,本是革囊成。不用谈因果,不用设严刑。见此众秽具,一一一婬一一一魔不敢争。此观得成就,拔去爱一一一婬一一一根。我从昔年来,亦复似摩登。多方用强制,对境还复萌。作此观想后,欲念顿然轻。今日稍觉悟,归戴大慈尊。誓于未来世,扫尽魔王军。分身无量刹,普利诸有情。冰庵张夫子,诲我尝谆谆。其言修观法,譬之学庖丁。疱丁技成后,不见全牛身。用刀十九载,犹如新发硎。我此降魔剑,百炼已成金。斩尽妖容鬼,目内无全人。西施接膝坐,唯见骨缠筋。三十六种物,色秽气膻腥。坐怀即是乱,不复慕展禽〖展禽,即柳下惠〗。爰述为俚句,朴陋不堪吟。但使文义畅,牧竖亦能听。听后转相化,永断爱河津。法錀时时转,浊世皎然清。

男女总相第一静观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 本一一精一一血和合,是受生不净。 住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是居处不净。 在胎惟饮母血,是所食不净。 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 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

女根垢相第二《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当知妇人,有五蛆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蛆虫,在二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

女腹垢相第三《禅秘要经》云:若行者贪一一一婬一一一风动,昼夜思欲。如救头燃,当疾治之。治之之法,先观子脏。子脏者,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有九十九重膜,如死猪胞,满盛恶露,形若马肠,上圆下尖,直至产门。中有一千九百细节,如芭蕉叶纹,,八万户虫,周匝围绕。人饮水时,散布四百四脉,诸虫食之,即吐败脓,其色如血。复有细虫,游戏其内。积之一月,无可容受,所以女人,必有经水。

男躯垢相第四又云:男子周身四百四脉,皆从眼根布散,流注诸肠。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于其两边,盛青色脓,如野猪一一精一一,臭恶难近。至一陰一藏处,分为三支,如芭蕉叶纹,有一千二百脉。一一脉中皆有风虫,细于秋毫。风虫之外,有筋色虫,七万八千,围绕如环。眼触于色,风动于心,心根一动,四百四脉皆动,八万户虫,一时张口,眼出诸泪,其色青白,化成为一一精一一,从小便出。

总结观力第五佛告舍利弗:若有四众,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欲求解脱者,当学此法,如饮甘露。想前子脏,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内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静气数息,一一观之,如掌上螺纹,闭目开目,了了皆见。此观成已,欲火自息,纵见天子、天女,犹如癞人。自身他身,乃及欲界众生,亦复如是。若服此药,是大丈夫、天人之师,不为恩爱大河之所漂没。当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洁,如优钵罗,人中香象。龙王、力士、摩醯首罗,所不能及。

决定劝修第六《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