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骂人,那叫修习瞋恚,你的面相怎么会好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静思慈爱,消除瞋怒。多利用时间修习慈悲观,真实的对一切众生好,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慢慢的瞋恨不见了,面相也变了。若先生对不起你,不要老想着:“等你下班回来,我要骂你什么什么……”,结果人没骂到,你已经骂了自己一天,那叫修习瞋恚。早上他出门时候,看你还是美美的,回家一看,奇怪!

怎么变丑了,他不知道你起了一天的瞋心,把自己变难看了。各位想想,只是对着水说好话,水的结晶自然变漂亮,对水说坏话,结晶就变坏了,何况你怨恨了一天,那还得了,身体有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你的面相怎么会好看?所以要养成习惯,坐下来就修慈悲观,面相一定不一样。许多人的面相好像石头一样,面无表情,我们笑,他也不笑,他说:“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这一点请各位多注意。

十,静思不净可消除贪欲。有人贪恋自己的面貌姣好,身材不错,要知道痛苦都是从这些地方来的。所以我很感恩师父要我修不净观。有一阵子我跑到泰北,去看骨头,看不净相,又照相加强印象,这有什么好处呢?以后不会爱照镜子,不会太关心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就不错了,零件能用就好。女性喜欢整天照镜子,这边抹,那边涂,习惯了。

有一次我去看一位信徒,她得了癌症,到了医院楼下,她女儿告诉我:“我母亲请你稍等一下”,“不是叫我来吗?”,,“她要化妆一下”,“不是已经掉头发了吗?”,“她现在戴假发。”各位,得了癌症就快死了,还这么执着身相。一进去看她,我也知道那是假发,结果一张脸画得像鬼一样,但无论如何就是要顾着形象,真没办法,人爱美的习气竟然比死还要紧。

十一,为了摄心,观照实相,要多修数息法。数息法可以使自己身心轻安,但不只为了这个,是为了摄心,然后思惟真相。这三项要认真做——修慈悲观、不净观、数息或念佛观。发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唯一法门,你若想成佛,一定要发菩提心,要发菩提心,先要对治自己的缺点,贪爱、怨恨、散乱种种。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