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到众生,连走路,吃饭,呼吸,都是功德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所以第一次要观修大悲心,第二,既然要帮助这些父母众生都离苦,乃至成佛,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成佛。我们要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你发菩提心以后,你不能有我执,所以你要修空性,思惟身、口、意,万法皆空,在空性里面,你显现出药师佛的本尊,你变药师佛,然后,所有的佛菩萨,看你真的发心,都变成药师佛,融入你的身心里面,嗡阿吽,然后变百千万亿尊的药师佛,在帮助众生,让他消除世间的痛苦,让他得到未来的解脱,而念药师咒。

这个世间,像我们这群人,大家相互帮忙在帮助世界。一个人做的跟两个人做的,跟三个人做的都不同功德。越多人来帮助这个世间,大乘佛法唯一的思想就是悲心。你做什么都没关系,你有想到众生,所以你所做的都是功德。你走路也是功德,你吃饭也是功德,你在呼吸也是功德,因为你都想到众生,发菩提心,我替他们在念佛,替他们在走路,所以这个世间有需要更多人来奉献,来帮助这个世界。所以各位,都不要回去,住在五公寺好不好?

这个世间,像我们这群人,大家相互帮忙在帮助世界。一个人做的跟两个人做的,跟三个人做的都不同功德。越多人来帮助这个世间,大乘佛法唯一的思想就是悲心。你做什么都没关系,你有想到众生,所以你所做的都是功德。你走路也是功德,你吃饭也是功德,你在呼吸也是功德,因为你都想到众生,发菩提心,我替他们在念佛,替他们在走路,所以这个世间有需要更多人来奉献,来帮助这个世界。所以各位,都不要回去,住在五公寺好不好?

奉献就是修行的意思。那天所做的一切修行,都是要布施的,都是要,回向给世间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变成这个习惯,变成这个习惯。出家人,有的人很想要出家,出家不是说,我就世间有压力,我跑去出家,,出家是我要去奉献了,全宇宙的事情、扫地、洗厕所都是我的事情,有人生病也是我的事情,狗死了也是我的事情,富有、贫穷都是我的事情,那叫做出家了。出家是发菩提心,才叫做出家。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更多人这样来出家。

各位这辈子没出家,下辈子出家好不好?先去极乐世界出家再来,极乐世界就是出家,那边没家庭,那边只有佛法,没世俗的爱染、感情,只有佛法。你在极乐世界证得空性了,然后,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就像五公菩萨这样,一直示现、一直示现,所以念每一个菩萨,各位要真的观想又认真,这个菩萨真的现前,乃至和自己合为一体,在帮助众生,这就是修行。

修行就让我们,就像念阿弥陀佛一样,住在极乐世界,不要住在娑婆世界,这个娑婆世界是苦的、无常的,诱惑你、障碍你,我们就将这个苦的,不净的都当作是清净的,所以很痛苦。你要将你的心灵、意识、生命融入,融入在极乐世界,融入跟阿弥陀佛,融入在观世音菩萨,你每天念观世音菩萨,你就在做观音,这样你就快乐。你每天念地藏王菩萨,你孝顺众生,所以你很高兴。

你每天念弥勒菩萨,前面这叫做弥勒菩萨,来:"南无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他发菩提心,他走到哪里,那个地方就无贪、嗔、痴,无人在杀生、吃肉,这是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名号叫做弥勒、弥勒。所以我们就要跟弥勒菩萨合为一体,不要做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这个自己是凡夫、我执,是苦。我们要做佛,用佛的佛性、佛心,来做事情、来讲话、来忆念众生。这叫做学佛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