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敌人,就是我执、法执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大悲菩提心,自他一体的想法。所以请各位翻到六十九页,当我们在念佛、持咒的时候,有一个观想非常重要。各位,如果每次都能够按照经典所说的这样观修,你就很容易相应。一个佛号,就是一个强烈的力量、悲心、菩提心。六十九页,这边有一个观修,这里面分做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生起大悲心,【自他一切有情众,为净宿业现今缘,所生疾病之苦痛,皈依无上药师佛】。就是希望所有正在受苦的、病苦的,都能够皈依这个佛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这是对生起众生的悲心,而愿他们依止佛菩萨。第二个阶段,自己也要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第二,【为令诸病所迫者,此生解脱诸病苦,究竟亦证佛果故,生起殊胜菩提心】。

所以这个就是大乘佛教的,以大悲心为根本,而发起成佛度众生,愿他们都成佛的菩提心。请各位注意底下这句话,如果人家问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对他说,包括你跟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才是我生命的唯一目的。所以就是要让所有众生皆成佛。然后你方圆满佛道。你早就成佛了,但是你要为了让众生究竟亦证佛果故,我们要生起一个殊胜的菩提心。既然你生起菩提心;第三,就是我们的一精一髓了,就是要有空性。【菩提心的敌人,就是我执、法执】。

你就没办法展现菩提心,所以各位你要观修空性。《心经》、《金刚经》、《大般若经》大乘经典都有讲到无自性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自性皆空的。所以你要观修空性。所以"能所所摄一切法,本净空性界中净,空性之中刹那间,自身化为药师佛。"所以你观修空以后,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的空。从空里面,如幻如化的显现出药师佛、阿弥陀佛,当你在念佛也要这样,生起大悲心,生起殊胜菩提心,进入空性。这个空性里面,你变成阿弥陀佛,变成观音菩萨。现在你面前有一个病人,有一个邪知邪见的,所以你要观修这个药师仪轨,来消除他的心病,他身上的病苦。由观了药师佛以后,身语意中放光芒,十方所有一切佛,亦皆化为药师佛,融入自身无分别。

那个时候诸佛菩萨圆满你的悲心菩提心。你祈求药师佛,诸佛菩萨乃皆化为药师佛。嗡阿吽,来,各位跟我念一下,嗡阿吽,念嗡的时候有一个嗡字在你的头顶白色的光,阿,有一个红色的阿字在你的喉咙,吽,有一个蓝色的,你就是,你的身、口、意就变成佛身、佛口、佛意,嗡阿吽,因为你以清净心来念这个药师佛。然后念这个嗡阿吽,不但是你自己的身、口、意净化,各位要这样观想,念嗡的时候,白色的光,嗡字,把所有众生身体的恶业统统净化了。念阿的时候,这个红色的光,把所有众生的语业都清净了,没有人会骂人、骗人,你过去造的口业都净化了。

念吽的时候,所有众生的贪瞋痴都净化了。大家都变成佛性了,所以念嗡阿吽的时候,自他一切众生,,所有牌位都变成药师佛,都变成阿弥陀佛,愿与弥陀合为一,就是刚刚那句话的意思。愿与弥陀合为一,连在一起。所有身、语、意中放光芒,十方一切佛,亦皆化为药师佛,融入在你的身体里面。然后你开始在念往生咒了,药师咒了,你所念出来的力量,是诸佛菩萨的力量。去帮助对方。所以我想不管你是念佛、持咒、诵经,都要有这几个观想:大悲心、菩提心、空性;第四,【与佛菩萨合为一体】。

就像《阿弥陀经》一样,十方诸佛,皆来赞叹阿弥陀佛,皆来护持阿弥陀佛,然后诸佛菩萨合为一体的力量,透过你来帮助,持咒要有悲心为对象,今天我妈妈生病了,所以我为她修药师仪轨,这么短,但是重点,你也念药师佛,我也念药师佛,但是因为我们的发心、动机不一样,才有产生不一样的力量。所以我想,最重视的是这个动机,一切法唯心造,所以我们以这个圆满的大悲心、菩提心、空性,诸佛菩萨合为一体,十方诸佛加持,这个就是噶玛巴千诺的意思。所以我说,来念噶玛巴千诺,代表所有的佛,所有的咒的力量,任何一个咒语都一样,任何一个佛号都一样,一即一切。

只是你要这样去观想。然后你就开始念这个佛号、咒语或经典。或是你念心经,愿所有众生都超越一切痛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共成佛道,菩提萨婆诃。最后回向,所以各位把这个次第把它背下来,以后你就习惯了,你不会念没关系,想着众生苦生起大悲心,为了让他们离苦,我要成佛也要让他们成佛。所以我要进入空性。空性里面我变成观音菩萨,十方诸佛菩萨,嗡阿吽,都变成观音菩萨来加持我。我嘴巴念出观音菩萨,唵嘛呢呗美吽,愿他们脱离轮回发菩提心。最后,第五

【回向】。所以这个短短的观修仪轨,是在所有密宗里面,大概都一样的,只是要串习它,就是要熟记于心,非常的熟悉。你就变成习惯。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