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得到好的结果,你当下的因最重要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佛教讲因果,你要得到好的结果,你当下的因最重要。你每天说话让人家笑,那就是大布施,以后大家看到你就笑,你心情会很好,就那么简单。所以各位,我们每天在面对这个世界,都在种好因,这样就好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嘴巴出嘴巴,念阿弥陀佛,念大悲咒;有水出水,洒几滴;有香点香,大家都做得到;有灯点灯,一盏灯代表整个宇宙世界,你当下做好,其他随缘。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执着,我希望明天继续怎样?你如果自私了,我们讲的是愿力,我今天要度众生,台湾可以度众生,那努力。台湾不行,不然去大陆;大陆不行,不然去美国;美国不行,不然去饿鬼道、不然去畜生道。人不好度,不然去度畜生,旁生,盖护生园。不能放生,不能放生就超度,坟墓区就是道场,各位,我们去帮忙住,医院就是道场,所以只要能够慈悲比较重要。千万不要把这些一精一力用在不必要的地方,不然很容易伤脑筋。所以很多人说,"海涛法师,你怎么不赶快盖一间?"我说:"我每天都在盖,你们都不知道吗?"盖在人的心里面,盖在菩提心里面,当下就是,其它一切随缘。结果你会发觉,你越放下,得到就越多。

现在老实讲,登记要让我管的佛寺太多间了,抱歉!管不完。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了?因为我对这个不执着,我只想当下把事情做好。做完了很累,但是内心很平静。昨天从早上念到晚上,坐到屁一股痛,站到脚酸,念到嘴巴酸,但是内心很好,很好睡,起来再努力就好了。所以我认为各位要过着这种生活,一切都不执着却尽力,这样就好了!尽力,我把那个书排好了,结果他又把它丢下来。没关系!我再排就好了,没有必要为这个事情生气、抱怨,这样你就可以过得很快乐,也过得很有效率,,因为你知道要怎么做事情。如果你心中有一个罣碍,那个慈悲就不见了,了解吗?你就看不到真相。你念的经,你会发觉说,不是说咒力不可思议吗?怎么我念咒都没有感应?因为你的心有杂染的心,你有杂染的心念咒,就没有办法融入了。

念咒要有大悲心,要有菩提心,要有空性,念咒才有力量。所以各位,你念一百遍也不一定有力。但是你如果掌握刚才说的,我们信因果了,接着有这个出离心,了解空性,对众生有悲心,决定要带众生成佛。我们有这个动机开始来念大悲咒,其实大悲咒、药师咒都一样。

前面经典都有告诉我们要用什么心来念大悲咒?要用什么心来念药师咒?都写得很好了。但是你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乃至没有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念,你就像那个插头插上去,那边根本没有牵电,你插上去有用吗?如果有牵电,插上去电就来了,你就可以感受到,(所以)佛永远都存在,佛不会死,佛的生命,常住一切佛,那么你马上就感受到佛力、法力、僧力,三宝加持力,一句阿弥陀佛你就有感觉,所以你去帮人家念佛,你会很欢喜。

这个人很有福报,我念阿弥陀佛,百分之百的阿弥陀佛就来加持他了,因为你在念阿弥陀佛,我在念大悲咒,大悲咒所说的功德他都能够得到,你会觉得很慈悲。就像你今天拿水给人家喝,对方喝下去,不会口渴了,你很高兴。因为你知道你念的大悲咒,对方得到大悲咒的加持力,尽力去做。不管你在路边看到人,认不认识,你都要帮他念。你进去便利商店,要去买一罐饮料,但是那里有牛肉干,有猪肉干对不对?你也要帮祂们念,你不要漠不关心的样子。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