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接受变化无常,等于你没有空性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刚好,所以昨天有一个菩萨问我一个问题,很慎重,我也知道她有一点苦了,她老公有小三。然后她经常去找那个小三吵架,威胁她。后来那个小三自杀了,自杀。各位,很苦。今天你去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当小三苦不苦?如果她是假爱就不苦,她只是为了钱、权交易,她是真爱,就会很苦。结果这个大老婆没有那个悲心,况且她还学佛,竟然去威胁对方,所以小三自杀了。自杀,问题来了,她从那一天开始没办法睡觉,不能安然入睡,吃不下饭,生玻她问我为什么,我说,你想想,你问我为什么,我问你为什么?是谁附在你身上,你想想都知道。她吓一跳,她说,师父,真的吗?你逼死对方,她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肯定会找你。

问我怎么办,我说,你现在跪下来跟它忏悔,你跪下来跟她忏悔,她也不见得就会原谅你,但是你要向她忏悔,你要跟她谈条件,比如,我要好好地帮你做功德,点灯,诵《地藏经》,如此等等,随便你发什么愿,只要让她离苦,她可能会原谅你,你就会好睡觉。她说她当初也没想到会怎么样(指害死人),但是我说,你们这样争斗,她比你爱你老公,不是你自杀,是她自杀。所以你没有想到对方的苦,你只想保护自己,才会发生这种害死人的事情,所以你要天天跟她忏悔,只要你晚上睡不着,你就下来跪,跟她忏悔,即便跪着念《地藏经》,只要能求得她的原谅,也没关系,然后你帮不断的做功德回向,一定可以的,她会原谅你的。因为同样是女人,你要安慰她,按照师父讲的,你对她说,原来你比我还爱我老公,但我对不起你。所以各位,这个修行,就是要如此,不然还有别的方法解决吗?

你也不能赶她走,你要说我同情你,我来帮助你,我一定要努力地帮助你。所以各位,你永远要记住,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被鬼附身了,千万不要说我要用什么方法赶快把它(指鬼)赶走,你放心好了,包你赶不走。你唯有一个方法,慈悲地拥抱它,帮助它,这个就是佛教的超度的真义。绝对不能说有一个鬼在干扰我,这样代表你没悲心,没悲心,它也超度不了,你修行也不会进步,所以我们就一直帮它做功德,关心它,就像我们不会舍弃我们的母亲一样去努力,所以这些状况我刚刚讲了,各位都要模拟锻炼,这个叫观修。我们以前叫无常观。你要思维,你今天到楼下走一走,看到花园,你就思维这个事情,当我最爱的人背叛我的时候,当我的钱被全部骗走的时候,当医生宣布我得癌症的时候,当我不小心断了一条腿的时候……,你要去想好,如何面对,而且要想到你很平静,不激动,代表你超越了,这个叫观修。

你不能以为你每天来修行,每天跟着放生,点灯,就认为应该不会发生那种事吧。其实你就是不能接受变化无常,这样就等于你没有空性,没有出离心。怕,畏惧,畏惧就不行。畏惧就是我们要修到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什么好怕的。所以现在你是三十岁,很漂亮,你要多观修六十岁,七十岁,看看自己还漂亮不漂亮。你要观修得很习惯,现在你很成功,很健康,,你要观修一无是处,乞讨,癌症,家里人都不要你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医院或是树下,你能接受吗?这样你才会用佛法,不然你不会用运用佛法,佛法是要让你面对这些东西(世间的一切),你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错在哪里,能够找到“我有一个我执”、“我有一个不接受”,所以我要一精一进。尽避,虽然我现在不是真的如此,但是世界上有人真的是如此,所以我要对他们修悲心,强烈的为他们修行,回向给他们,要时时刻刻保持如此的觉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