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人生的成就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自我成长中累积起来。只要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以赴,成果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实至而名归。

但是,现今社会上有些人过分膨胀自我,不肯脚踏实地努力充实自己,尤其年轻人表现欲强、好大喜功的情形似乎特别严重。实际上,自我成长应该是一步一脚印,有多少奉献,就有多少成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实年轻人带著一种狂傲的气质,也不是不好。狂狷之气并不全然是坏的,因为通常狂狷之人必定拥有一些让他狂傲的能耐。也许是体能不错或是聪明过人,也可能是比任何人更勇于付出、更努力,因而得到很好的成绩。当他发现同辈的表现都不如自己时,骄傲之心往往油然而生,这种心态和因过度自我膨胀而产生的骄傲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年纪愈大,愈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且阅历增加之后,也会发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所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指的是即使在平辈之中没有比自己厉害的人,但是在年长、甚至年轻一辈中,可能还有高人;就算同一时代没有比自己更强的人,在过去时代之中也一定会有;这就是人情世故。

所以,当一个人阅历加深了以后,自然会慢慢地收敛狂傲之气,如果还不知收敛,这个人的成长空间也就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什么成就了。因为一个爱出风头、抢功诿过、踩在别人头上往上爬的人,到哪里都不得人缘。这种损人利己的人,也许能有一时小小的成就,却不可能成就大事。

能成大功的人,一定是虚怀若谷、努力精进,为他人奉献、服务的人,而且不会把功劳据为己有。这种虚心的人,必定受到别人尊敬,和那些膨胀自我、目中无人的人完全不一样。人们对于自吹自擂的人即使当面不说,背后也会批评。所以,做人不管有多大贡献、多少能耐,都能够谦虚为怀。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单独而孤立的现象,而是众缘和合而成的。以佛法来讲,一个人的成功是众生共同的福德所感召、促成的,个人并没有什么奉献,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大家都没有福报来接受这样的成果,个人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共业”,是大家共同努力而完成的。

所以,不管是年轻人也好,年长者也罢,成功之后绝对不要得意忘形、膨胀自己。如果任何事情都能这样想,骄傲的人大概就会少了,而人人都不骄傲,都能谦虚为怀,,那么世界也就会更和平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