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心?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如何安心?

禅宗有一个故事,是初祖菩提达摩和他的弟子慧可禅师之间的对话。慧可禅师老是觉得心里问题很多,希望菩提达摩能够帮他安心。于是菩提达摩问他:“你的心在哪里?把你不安的心拿出来让我看一看!”结果他找不到自己的心,这时菩提达摩就告诉他:“我已经替你把心安好了!”

人之所以内心不安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是嫉妒心、担心、瞋恨心、愤怒心、贪心,以及种种矛盾冲突。这冲突包括自己与自己,或自己与他人之间,以及现实和想象或期待之间的落差。

譬如嫉妒心,有时我们看到别人的表现好,心里就会不舒服,其实别人有好的表现应该要赞歎欢喜,感同身受。而且对别人的成就,我们也可沾一 份喜悦,甚至起而效法。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去了解他人能够成功的原因,并且看看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像他一样优秀。但是,有时别人能得到的,也许自己付出了同样的努力还是得不到,这时就要想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因缘福报不够,只要再努力,然后加上因缘福报的促成,自然就会成熟了。

所以别人的成功,一定也是辛苦努力来的,即使不是这一生的辛苦,也是过去生累积而来的。有的人会对别人生来有钱、有地位,感到不服气,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既没有钱,也没有福气。这时我们就要想到,这是别人过去世努力修来的结果,不用羡慕,也不需要嫉妒。

另外,贪心也是常使人心不安的原因,能够得到的不叫贪,得不到的却想要,这才是贪。贪得无厌是很痛苦的事,其实能够得到的自然会来,所谓水到渠成,根本不必挖空心思去想、去和别人争,只要努力去经营,自然会开花结果。如果成果没出现,表示因缘尚未成熟,也不必为此难过。能够这样想,就可以消除因贪而产生的痛苦了。

事实上,内心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当觉照到心不安的时 候,可以先了解心为什么不安?找到原因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烦恼都是没有必要的。例如参加联考,有的人考完试,每天等著放榜,心里等得很不安,一直在担心会不会上榜?究竟考上哪里?这时如果能转念一想:“反正都已经考完了,担心这么多也无济于事。至于放榜以后究竟会怎么样,到时候再来打算,现在担心也没有用。何必自寻烦恼?”这样一想,马上就会心安,觉得自己的胡思乱想真是无聊!

所以,人不安心的时候,可以反思,问问自己不安的原因是什么?如此一反问,很容易就会发现往往只是自己想太多,事实上,没有什么值得烦恼和难过的。经过这样的省思,心就会安定下来。此外,内心不安的时候,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圣号,将心、念头安住在佛号上,,不再去想那些烦恼的问题,心自然会慢慢安下来。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