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則 雲門六不收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第四十七則雲門六不收

舉:僧問照州雲門山光奉院文偃禪師:如何是法身?門云:六不收。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法身都帶有反的意味兒,所以孫悟空天上地下都

不能收留他。孔子也是,唐明皇說他:

夫子何為哉?栖栖一代中。

孔子就是法身,他的栖栖沒有個落腳處,就是雲門說的「六不收」。

六不收也是說法身不可被收在哪一類型。五祖宏忍大師一日云:

釋迦牟尼佛下賤客作兒

庭前柏樹子一二三四五

這樣的把釋迦牟尼佛的妙相莊嚴來解放了,可以叫他拿掃帚簸箕,掃清山門內柏

樹下的地,這就開了後來吳道子畫拾得的發想。便像這樣,他也是真的釋迦,真

的妙相。

生於佛境,,山川草木皆是法身,連那幾株柏樹亦是法身。

可是古來一班仙佛也使人想念。且聽雪竇禪師頌曰: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數不足

少林謾道傳神光捲衣又說歸天竺

天竺茫茫無處尋夜來卻對乳峰宿

末一句還是有安頓,如孔子的在闕里,雖無時俗的名利。但是有在於人世的位分。林黛玉亦是她的處境未有個著落,像晴雯更是什麼亦沒有,然而兩人的位分是

在寶玉的心上,亦即是在大觀園的風景裏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