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楚辞其书】

楚辞又称楚词,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由屈原创造的诗歌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离一騷一》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所以《楚辞》中不光有屈原的作品,也有其他人的一些同类型的文章。《楚辞》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一騷一”。“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现实主义一精一神;“一騷一”指《离一騷一》,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楚辞》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读:长路漫漫,但是我要努力寻找方向。屈原要在人生之路上下求索,为了民生和家国要永远前进。

长叹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读:我掩面流涕,,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不为自己的得失而流泪,国家的衰落才让人痛苦。看到楚国民生艰难,屈原忍不住流泪。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一精一神,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解读:我一天天老去了,越来越担心为国立功的美名还没有建立起来。时间是人类的最大对手,没有人可以战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多努力,到了老年才不会后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读: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独喜欢修养美德。爱好美德的人,至少能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能理解世间的美好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建议“好修以为常”的原因。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解读:方的和圆的怎么能放在一起?志向不同的人怎能相安无事?在宋代,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是“异道”不能相安的典型,管宁和华歆之间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好朋友只有志趣相同,才能友谊长久。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争光。

解读:我要和天地一样长生,要和日月一样光辉。人的生命是不可能与天地日月相比的,但是人的一精一神是可以永存的,屈原的一精一神就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解读:候鸟飞走后,还是要回到故乡的,狐狸在临死的时候,一定要将头向着巢穴。动物都如此思念家乡,更不用说人了。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解读:世人都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大家都醉生梦死,只有我清醒。屈原的孤独是一精一神上的,他因为没有知己,所以感到世间的可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读:长尺与竹竿比就显得短了,短寸与秋毫比就显得长了。任何事情都是相比较而言,在感到不满足的时候,要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楚辞》故事】

屈原投江
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争夺霸权。楚怀王很器重屈原,但是屈原的主张屡屡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一陰一谋,进王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遵守与秦王的约定,如期赴会,但是一到秦国,他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郢都,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异乡和郢都被秦兵攻破的噩耗后,悲痛万分,仰天长叹,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

屈原的尸体淹没在了汨罗江的滔滔江水之中,可是他的一精一神永远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楚辞》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怀。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它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声律启蒙全文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 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 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车万育09-21 完结

  • 菜根谭

    《菜根谭》是不同人的共同选择,它不是洪应明一人的智慧,也涵盖了洪应明视力所及的前人妙语。它展示的不是某一生活侧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 皆在;栽花种草,赏月弹琴,小景可观,这是完整的生活。它所面对的不是某一种人,而是芸芸众生。人们可能地位不同,学历不同,性格不同,但都能从中有所 吸...

    洪应明09-21 完结

  •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李毓秀09-21 完结

  • 了凡四训

    读了《了凡四训》,可以使人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了凡四训》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佳作。愿您读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明)袁了凡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