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检查的两个质疑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人体使用手册》 > 第一章 对现代医学的质疑关于血液检查的两个质疑

 

红血球数正常就不贫血吗?

每个人都有过验血的经验,通常是从人体抽取一定数量的鲜血,装入一个小试管,将这些血液送到检验室进行各种化验。最常做的就是计算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数量。如果红血球太少,医生就判定你贫血;白血球太多,就判定你大概在发炎,再多些就判定你是白血病。

表面上看起来这很正规,这种检查也沿袭多年,好像都没有问题。可是,仔细想想问题可还不小。就拿贫血的判定来说,当红血球的数量不够时,医生就判定你贫血,如果少到危害生命时,就会用输血的方法来进行急救。所谓贫血就是说你的总血量太少,可是从几西西血液的测量就能得出一个人的总血量不足,这种测量真的可靠吗?

这种测量方法,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测量出其中各种成份的比例,用化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各种成份在血液中的浓度。这是一种定性的测量,可是却得出一个总量的结果,记得在初中学过的化学课程里,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这种测量方法,就好比在统计一个广场中的人数时,找出其中的一百个人,计算出其中有六十个男人和四十个女人,从这个结果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出广场中有一万人的结论。“六十个男人和四十个女人”和“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都是一种比例的特征,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万人”和“贫血”的数量结果,这种逻辑是不通的。

血液中的“红血球总量”是“红血球浓度”乘上“血液总体积”的结果,如果直接用“红血球浓度”来代表“红血球总量”,那么就是假设“血液总体积”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也就是说这种测量的方法系建立在假设“人体的血液总体积是固定不变”的基础上。可是从任何医学文献中并没有可以证明“人体的血液总体积是一个固定常数”的证据。一向讲究证据的西方医学,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这件事上就忘了该讲究的证据。相反的,人体的血管和所有的脏器的体积都是由很大变化弹性的物质所构成,从常识判断,人体的血液总体积应该是一个经常变化的数字。

血液中有很大一部份是血清,血清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因此,当验出红血球数太低时,也可以解释为血清太多。红血球数太高时,很可能这个人的血清太少,也就是身体的水太少、人太干了,这些检验数据并不能用来判断他的血液总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这种检查在普通人身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正又不会危害生命。可是在急诊室里,这种检查却经常决定了患者的生和死。因为,这个指针是用来决定患者是不是需要输血的重要数据。很可能许多患者只是因为身体的水分吸收能力太差,结果造成血清很少,即使血液总量很低,可是验血时的红血球数量仍很高,得不到应有的输血急救,因而失去了生命。

验血是各种检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如果这个部份有这么大的谬误,其它的检查又怎么靠得住呢?

 

如何判断人体的脏器机能转好还是转坏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净水是从自来水管中来的,废水是从水沟里走的,分得清清楚楚,人们对于进来的净水都非常注意,用各种方法来改善其品质,对于废水则任其流逝。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我们的生活用水系统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循环”两个字,所有的血液都周而复始的反复使用,也就是说人体排出的污染血液和进来的干净血液来源是混在一起的。人体动脉出来的血液是经过清理后的干净血液,静脉则是用过的污染血液。用过的血液必需经过肝脏、肾脏的排毒和清洗,再经肺部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就成为干净的血液。

当人体的血液出现了废物增多的情形时,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体脏器机能减退,排毒能力不足,留下来的废物就增加了;另一种可能是人体脏器的机能提高,使得脏器从身体内部清理出来的废物也跟着增加,就像家里大扫除时,垃圾量会大增一样。

这也有点像家中的水系统,当水管有水垢时,由于大部份水垢稳定的附着在管壁上,只有很少部份在水中流动,因此流出来的水仍然非常干净,但是当清理水管时,将管壁上的水垢打下来,这时水就非常混浊了。

人体也有类似的情形,当人体长年劳碌时,体力不断下降,脏器机能也不断减退,这时有许多人体应排出去的废物没有能力排出,多数会在体内各处堆积,只有少部份在血液中流动,这时验血的结果多数还算正常。当有机会休息时,人体血气能力增加,脏器的机能跟着上升,这时会将这些堆积的废物清理出来,经由血液进入肝或肾排出体外。在这个时候,这些废物必定在血液中输送,验血时就会出现不正常的数据,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生病迹象”的证据。

因此,当体检数据出现问题时,可以确定这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好,但是却不能认定他的身体是在往坏的方向或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不能就以这些检验数据作为最终的判断。

现代医学中慢性病的治疗目标是追求将患者的所有检验指针都恢复到“正常的范围”里,这些治疗手段对于脏器机能上升导致各项检验指针出现问题的患者而言,很可能就中断了身体好转的趋势,阻止了脏器机能的上升,反而造成身体更直接、更具体的伤害。

从这两个验血的问题,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

今日各种慢性病之所以无法根治,依据这些有问题的检查方法得出的数据,所拟定的治疗手段,是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机体,所谓“生化”的另一层意义,就是人体是一个有生命的化学工厂,会随时因应内外在的各种因素自动调整其工作程序。因此,解读测量出来的数据,不但必须了解人体机能状态的好坏,更需要了解人体当时正在进行那些应变措施,人体处于不同的应变措施状态时,其检查的数据应当有不同范围的参考值。

早期人类科技能力不足时所订定下来的检查方法,有必要重新全盘检讨,否则现代医学恐怕永远无法走出目前的困境。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